孩子分班考试结束后,在家呆了一天半,今天上半天课。
吃完早餐,要去上学了。孩子出门按下电梯,突然返回门口。
“妈妈,今天下午不上课,买文具,你打算陪我去吗?”他问我。
“去啊!”我说过,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次陪伴孩子的机会。
“你不是要去开会吗?”他问。
“我开会早点回家吧!”我肯定地回答他。
“今天去学校会是干什么呢?会不会讲试卷呢?”我问他。
“今天我们还要发新书。”他答道。
“哦,今天是不是还要分班呀?”他爸爸问。
“是啊!”他笑着回答。
“你会不会分到一班呀?不管怎样,祝你好运!”我真心地祝福他。
“其实没有什么好不好运,在做题完成收笔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你在哪个班了。”他突然这样跟我说。哈哈,怎么听到这一句话,感觉他还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哟。
“那你觉得你分在一班的可能性有多大吗?”我想探探他的自信心。
“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如果说百分之多少吧,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吧!”他笃定地回答。
嗯,还是不错的。这样的比例说明他对自己还是有一些底气的。
“好的, 不管你考得怎样,我们都祝你好运!”我对他说。
“好的,再见!”
他去上学了。感觉得出,他还是有点忐忑不安的。
我觉得学校的这种考试挺好的,一来让他们在还没有开学的时候,因为考试的存在,他们早点收心。二是经过一次考试,迅速地回忆起原来学过的东西,这也是一个极其好的复习过程。三是让他们知道,上了初三毕业班,考试就是一种常态,初三的学生必须尽早适应。
初三,是一场硬仗。感觉孩子好象还是没有怎么做好准备。比如对待时间的问题,比如对待学习效率的问题,还有自己的主动性 ,我总觉得他总是欠缺那么一点儿。我知道,这欠缺的这些,不是一会儿就能补上来的。它有可能是以前很多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从此表现出来了。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时,那时候我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他的时间规划和学习习惯上没有静下心来去培养。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就觉得要纠正过来就很难了。每每想到这儿,我心里就好象有虫子啃噬着我的心。
不过庆幸的是,儿子成长的大轨道的方向还是正确的。首先,还是有一颗上进的心。看到别人的优秀,心里还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见贤思齐的心思还是有的。其次,心理健康。对别人,没有嫉妒心。他跟班上甚至年级的成绩优异的同学,都是很好的朋友。每次考完,他总是第一个找这些人对答案。他把他们的答案当做是标准答案。尤其是如果成绩好的同学他们做出来的答案是一样的时候,他就更坚信不疑了。出去玩耍时,也总是找这些人一起去玩。他也曾经把年级的第一名邀到家里玩。后来听这个学生的家长告诉我们,这么久了,他儿子总说我们家的大人对孩子真的很好,这让他儿子羡慕不已。最后,性格还是挺阳光的,爱笑,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早上到了学校,在电梯里碰见两个同事。听他们说下午要备课。我赶紧跟备课组长说了一下,下午我有事情,一开完会就要回家了。
孩子,祝你好运!上午我一开完会,就必须往家赶,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妈妈都愿意在第一时间分享你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