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活着,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身边的朋友渐行渐远,哪怕是曾经无话不说的好哥们、好闺蜜。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这些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他们又交到哪些朋友,最近在看什么电视剧,我们能够了解到的都只是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
我曾经有个特别不错的哥们,我们每天吃饭、睡觉、打闹都在一起,后来上了大学去了不同的城市,他在武汉,我在郑州。尽管如此我们也会每周通过电话或者QQ聊几个小时,他说他那边的城市美景,我说我这边的生活趣事,但总算没有拉远我们之间的距离。
有时候我们会约好在谁的城市碰面,他会带我吃武汉的周黑鸭,去长江大桥边上的黄鹤楼,去武大旁边的东湖吹风;我会带他吃郑州的烩面,喝凌晨的第一碗胡辣汤。每到放假我们都会聚到一块,再约上几个好友一块儿去网吧玩游戏,去我们的母校打篮球。
我们以为这种感情会伴随着我们一生,即使再长时间没有见面,我们都能和以前一样无话不谈,没有一丝芥蒂,继续聊生活、谈梦想,谁遇到了困难都会当成自己家的事,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一起渡过难关。
原来随着成长这一切都会改变。
我和这个曾经的好朋友已经好久没联系了,上次他给我打电话是给他刚出生的儿子办酒席,可我出差在外地不能回去。到如今我们有三年没见过了,偶然刷朋友圈看到他的消息,也只是默默地在评论下点个赞。
其实类似的朋友我有很多,却唯独和他变成了如此。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应该也有这样的朋友,有无限的时间用来追剧玩游戏,却不能拿出来半个小时和这些久不联系的好友聊聊天、喝喝茶。
02、
我有时候会想,现在的我和十年前的我区别是什么。不仅是身体素质变差了一些,也不仅仅是朋友圈变得更窄了。
18岁的时候,我们根本不可能孤身一人,跟自己独处,我们会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着长大以后的自由,向往着身边朋友聚在一起的热闹。如果那时候一个人在家待一天,我们就会感觉时光无比漫长,渴望着和朋友出去聚餐、玩游戏。
可28岁的时候,我们又习惯了跟自己独处,尽管难熬,却远远好过一群人聚在一起的孤独。明明深处热闹的环境中,可能是一堆人聚会唱歌,可能是一群人K歌摇头,可能是朋友想让你多认识一些人带你去社交,可我们却觉着这一切都不适合自己,内心充满了孤独感。
周国平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有时候明知道自己不能完全沉浸在孤独之中,却总是幻想回到十年前拉上几个朋友就能度过一天,那时候你的朋友就在你身边,你喜欢的人就在你生活里。那时候你对未来还充着希望,那时候你还想着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那时候你从来没预料到,孤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生活的绝大部分,就连最向往的过年,也已经失去了魅力。
03、
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从某一刻开始就已经确定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年你选择去远方,你选择留在家乡,你选择自己创业,你选择当老师,你选择考公务员,你选择读研继续追求学业。
于是我们的生活走上了慢车道,就像坐在一辆列车中,我们不紧不慢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来来往往遇见一些人,送走一些人,即使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我们也不能感知到,可偶尔回过神再看看窗外,才发现早已不是前一眼看到的风景。
有时候就像做梦一样,经常会想起梦里曾经的自己,窗外阳光刺眼,鸟语或者花香,就连路人都是面带微笑,下雨后空气的味道都吸引着我们。梦醒后回到现实,生活又变得繁琐枯燥,日子过得无精打采,窗外的风雨也是那么烦人。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生活的?我们被动地接受,麻木的向前,不知道每天都经历了什么,就连日记也像流水账一般,谈到爱情就认命,谈到梦想就叹气。曾经坚信的东西不在相信了,曾经执着的东西放弃了,曾经向往的东西也早已忘却了。
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可我仍想对你说句不要放弃。拿起电话和曾经熟悉的朋友聊聊天,孤独的时候就背上包出去散散心,无聊的时候就听听歌、看看书,想谈恋爱了就大声表白,想做什么了就勇敢去做。
哪怕失去了全世界,可你也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总有一天,你一定会遇见更好地自己。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Seeker 玩乐,我在Seeker国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