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梨渊释子
郝敏和听月一起将作息时间表做出来的时候,打篮球和培希课程都没有确定时间,又因为这两天一天上午去了博物馆参观,一天上午去了图书馆借书,所以,作息时间感觉很混乱。
中午听月直接罢工,他看着听雨快乐地洗碗,再弹吉他,然后补编程课,妈妈扫地,陪哥哥练吉他(拍视频),再看书,他坚决什么也不做。他偶尔不屑地看着妈妈,晃着他的腿,半个小时转眼就这样过去了,对听月而言它的价值似乎就是在挑衅郝敏的耐心。
郝敏想起以前和孩子们一起看过的一本绘本《无所事事的一天》,所以他坚决不催听月做什么,放任自流,郝敏想,我绝不中你的计。她又在想,怎么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呢。对,一起重新修改作息时间表。
培希课程结束后,郝敏和孩子们一起修改了作息时间表,让它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实际。
晚上打完篮球,孩子们喝了排骨海带汤,先生就催,九点了要洗澡了。但是实际上时间是八点半,孩子们在时间表上发现周五该上编程课,于是就开始上新编程课。
没过多久,先生在扫地时候一会儿催孩子们把打篮球的鞋子拿外面去晾着,一会儿又催他们洗澡。
郝敏让先生别催,别出声,别打断孩子们,她把鞋子拿出去了,告诉先生看作息时间,九点之前都是编程课时间,九点之后闹钟响起,他们自然知道该洗漱了,可以阅读,但九点半睡觉时间就到了。听月总要晚半个小时,十点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