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丝毫不害臊的说,我从小就被旁边的小伙伴打趣为“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从小最听话,最符合长辈们对于好孩子的看法。
在别的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我已经会帮着长辈带孩子了;在其他的同学不想学习的时候,我已经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在别的孩子沉迷于游戏动漫的时候,我已经放弃了电视于电脑了……
可是,就是这样,我依旧被“别人家的孩子”困扰着。原因恰恰就是我的听话,我的热爱学习,这让曾经的我十分的困扰。
我有很多的朋友,我承认她们都很优秀,我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她们。但是当她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爸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我的体会却非常的不美好。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高考结束的时候。那时候的我正准备和同学出去玩,为了高考从来不浪的我准备大干一场。每天都兴高采烈的和朋友们讨论要去哪里玩,要怎么去。
就当我像往常的时候和父母商量时,听到的既不是赞成,也不是反对,反而听到了一句来自父母的抱怨。
“你看看别人,你怎么那么不独立啊,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解决。什么都要和爸妈说,你都多大了?”
我心里顿时一阵无语,这,这就给我扣上不独立的帽子了?!之前是谁说,要多和他们沟通的?
“我怎么就不独立啦?我就是问问你们的意见吗?我不说你们又担心,我说了你们又说我叛逆不懂事儿,哎呦喂,这你要我怎么做你们才能满意呀?”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次被刺激到了,此后的我就格外的注意“别人”一词。然后我就发现了,有时候父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的不是故意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仔细的想过,此话当讲不当讲。
比如说我经常和我爸一起看《最强大脑》,我爸十分佩服那些选手的能力。于是乎在看到激动处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你看看别人这脑子,多厉害啊,在看看你!”
这时候的我只能回他一句 ,“你看看别人家的老爸多厉害啊,养出这样的脑子。”
就这一句,杀伤力极大,让我爸剩下的感慨全都憋回了肚子里。得,我成不了别人家的孩子,还不是因为你不是别人家的爸爸吗?
只要留心,我就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是无处不在的。而如果要向让别人家的孩子消失,我想不是要成为“戏精”,就是要变成“精分”。
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稳重又充满了活泼气息的孩子。他将所有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又精通各种语言、乐器、舞蹈……他既能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又不经常参加同学们的活动……总之,就是一切不可能的集合。
那么为什么,“别人怎样”会经常从长辈的口中,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口中说出来呢?
我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常常将目光放在别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
人是不是应该看到他人的闪光点呢?我想确实应该,因为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只有了解了,我们才会知道是否应该相处下去,并且应该如何相处下去。
但是,是否一定要将他人对照到自己身上呢?在我看来,并不需要。当然,这不代表我就固步自封,孤芳自赏了。这只是在说,我们应当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自己应该怎样成为别人。拿着别人的地图,去到的只能是别人的远方。
我们完全不用成为“别人”意义上的优秀,我们只要让自己身上拥有闪光点就行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别人”的估计还会在长辈的口中存活许久,尽管他们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言论听起来那么的奇怪,多么的让人不开心。但是,仍旧有家长会不自觉的拿孩子进行这样片面的比较,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
我承认,“别人家的孩子”是优秀的,我们有时候也确实会被他的优秀打击得体无完肤,但是,还是要坚强的走在自己的路上。
没有必要和父母争辩“别人”好还是不好,也没有必要真的为了成为“别人”自己,因为那个“别人”没完没了,你永远也比不上他!
当然,如果你要告诉我你从来没有被“别人家的孩子”困扰过,甚至他从来没有出现在你的世界里,那么我只能羡慕兄台你有如此优秀的父母,当然,也佩服你如此的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