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退:哲学是强者的思维苦旅
如果你有惧怕的、想要忘记的东西,不要去回避它,你应该主动去贴近它,去感受它,不管这是黑暗的,还是光明的,请紧紧地抱住它吧,让它成为你日常的一部分——人生就是和各种苦难打交道,不是吗?
如果你不认同这个道理,如果你认为得不到一个东西的痛苦会把你折磨到疯癫,那我劝你不要学习哲学,因为哲学本就是去追求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步入思维的禁忌之地,去思考一些艰深甚至不可所思的概念,比如意识、爱欲、存在……
得不到就是人生常态,但是,学习哲学并不是目的,不能妄图通过学习哲学而在人生中变得更坚强,你要先把人生过得很好,有足够的闲暇,和更强的精神,才能好好的学习哲学。可以说,哲学是强者的思维苦旅。
学习哲学,是和哲学一同吃,和哲学一同住,它就是生活方式本身。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就是一群人的团聚和不断对话,你说苏格拉底身边一群人天天围着他干嘛呢?不就是和哲学一起吃,一起住吗?
再次强调,哲学不是目的,不是手段,哲学本身无目的,它代表的就是智慧本身,它甚至都不以『追求智慧』为目的,因为它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它永远只能在不断的交谈和思考中——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都还在和朋友们交谈,哲学,是生活本身,是生命从始至终的过程。
从一开始,哲学就是有闲者的思维游戏,一群古希腊人吃饱喝足了,开始思考宇宙和人生,历史上的哲学家也基本上都是贵族或巨富出身,『哲学不能烤面包』,不是对心怀不轨者的劝诫,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奇妙的东西发生,哲学是纯粹的思辨,而思辨的快乐是无尚的,任何体验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种感觉,全身颤栗,灵魂出窍。
有句话说,『专业学哲学是要完蛋的』,学哲学不好找工作,当兴趣变成职业,热爱被消磨掉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当你真正去钻研,打心里认同哲学式的思维,将哲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把思想上的自由看得很重,始终处在反思当中,你必然会和社会发生冲突,而且是发生剧烈的冲突,你没有和社会对着干的意图,但由于你不会接受社会对你的压迫和规训,你就一定会成为众人眼中“不合群”、“异类”的存在。
没错,哲学,是精神“毒品”,是“兴奋剂”,也可以是“镇定剂”,总之,它让人无比快乐。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你也可以选择把它当做一个小爱好,偶尔体验一番思辨之乐。
哲学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如前文所述,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至少说,它是一种爱好,一种游戏,一种思维游戏,它可以成为你的志业所在,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小嗜好,它没有什么『不可不知』或『不可不学』的,你选择它,仅仅是因为纯粹的兴趣。
在今天的社会当中,你也不必非得实现了财富自由才可以学习哲学,把它作为打发闲暇的一种方式,让生活不至于那么无聊或者醉生梦死,不也是件好事吗?
所以,这篇文章,这份哲学研究笔记专栏,献给所有对知识,对智慧充满渴望,并且愿意为哲学献身的,每一位读者。
|哲学是思考之学
哲学是很难『掌握』的,因为它不像一般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只要抓住一些具体的知识就能够完成学习,学习哲学不是学知识。
哲学甚至都不是“科学”——它不是科学式的知识,科学永远都在追求“范式”的变革,试图寻找一个更合理,更好用,更不容易出错的新理论,今天的人学习物理,你不必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学一学牛顿,爱因斯坦,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至于其中的历史变革,那是科学史家的问题,本质上是历史学,与科学技术关系已经不大了。
而学习哲学则不同,你只能去学习哲学的历史,即哲学史,笔者说“学习哲学不是学知识”,但学哲学也只有通过学知识,学哲学史,去思考这些知识完成学习。
怎么理解呢?
哲学不是科学,它是一种更为宏观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所以没办法像科学那样搞证实证伪,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东西都没有价值,伟大的哲学家们提出的体系对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巨大的启发作用(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物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创始人),这些知识对我们普通人,也能有很好的训练思维的作用。一个物理学家不必了解亚里士多德对物质的看法,但一个学习哲学的人如果跳过亚里士多德,一定会错失大量思想资源。
也就是说,哲学家们讲的东西是不是正确,是不是“过时”并不重要,去阅读那些伟大的思想,我们要看到哲学家们基于怎样的背景提出了什么思想,看到他们的思考的创新之处。即使在某个地方看到了某某哲学家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评价,也要去思考对哲学家做这种庸俗化概括的人为什么会落入这样的陷阱。
甚至有些时候,那被扣在哲学家门头上的“不可知论”一类的帽子,也许是哲学家们自觉的一种方法论,比如说康德,他认为所谓的“物自体”不可知,不能被人类认知到,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先天的概念认识世界——一切事物都要先掉进人类认知的染缸,才能被观察和理解——这一变革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哥白尼将地球与太阳的中心位置颠倒,康德却将人的认知与事物的关系颠倒,强调人的认知在现实意义上的第一性,而这也正是现代科学实验与研究发展的最基本预设。
而对于时间久远一点的哲学家,我们更需要去除这种偏见,比如当你看到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起源”,千万别急着嗤之以鼻,认为他“幼稚”,在泰勒斯之前,整个希腊世界的人都还生活在创世神话中,“神是万物的起源”是所有人的认知,但泰勒斯却跳出了这个思维框架,破天荒的不再以神话为根基,而是将现实世界中能够被看到,被感知到的实物作为研究和思考对象,当今科学不就是以此为起点的吗?可以说,泰勒斯是个绝顶大天才,他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哲学教你智慧,哲学教你去怀疑,但这种怀疑,一定得是『有教养的怀疑』——你必须先懂得你所怀疑的对象,你才有资格去怀疑——通过阅读原著(这一点很重要)把这位哲学分析问题的前前后后理得一清二楚了,再去评价,去怀疑也不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还需要抛弃那种『这已经过时了』的想法,关注到思想家们提出这些东西的首创性。此外,思想的内容也许确实会过时,但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永远有参考价值。
今天的人为什么会觉得这些哲学家们的思想没有什么价值?这是因为我们接受了很多教育,其中浓缩的是人类几千年来的知识精华,很多东西都被我们当做常识装到了脑子里。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回过头去再学习一次?
一句话:为了真正想清楚——所谓常识,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实就是一种偏见,一种未经思考的预设,相信今天人都认为日心说更加科学,但如果真把你放到伽利略的年代,你真的说服当时的人吗?你凭什么说服?光是地心说那一堆本轮均轮模型涉及的复杂数学模型就能直接把你搞懵,因为你根本不懂……就更别提从数学和天文观测上证明日心说了。
现代人站在一个极深厚的知识观念层上,但我们并不了解脚下的大地,从未俯身倾听亲吻过它,对习以为常的“常识”实际上一无所知,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归到人类先祖的膝下,重新向他们讨教,把他们的思路重新清理,由此达到思维上真正的畅通与深度。
|如何学习哲学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学习哲学?前面谈到过,学习哲学只有学习哲学史,但这种方法其实很有问题,找来一本哲学史教材,读完柏拉图的部分,你会知道什么呢?洞喻、线喻、理念论、理想国……一堆干巴巴的知识点,智慧从哪里来?
可学习总得有这样的过程,一个个列知识点,我们能反思的东西确实很少,但至少我们已经开始起航了,有一些尽可能中立和客观的基础知识打好底子,自己再去阅读原著,与哲学家本人“对话”,会顺畅不少,并且你也能尽可能多的了解到后人已有的一些批评和意见,避免重复制造轮子。
所以你能够想象到,笔者的野心很大,这个古希腊部分的哲学研究笔记专栏,仅仅是一个开始,日后更多精读古希腊哲学家原著(主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专栏会陆续上线,整个过程应该会花费两年甚至更多时间,希望我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授课时说『我并不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哲学地进行思维』,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学习哲学是学习思维,要专注于发掘哲学家的思想价值,并且不枉自给出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当你陷入到哲学家的争论,不知道谁说得对时,更要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要在不同思想间划分高低,评判对错,你早已经偏离的学习哲学,学习思考的初衷。
学习哲学的,是为了把哲学家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一种你最认同的方式,天才甚至可以发明一种自己的方式,但不必分对错,哲学应该始终处在“讨论”之中,苏格拉底总是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思考,他的方法被称为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思维的精髓,而简单理解,你甚至可以说辩证法(dialectics)就是对话(dialogue)——在不断的对话,在你来我往中,一个思想不断接受考验,然后做出自己的调整,永远处于自我修正当中,这才是思考的意义所在。
在学习哲学史时,一定要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信息源,不要被单一的论证占据自己的大脑,要尽可能拓展知识,拓宽思路,并且独立思考。
还有的人学了哲学,老是爱罗列思想家名字或专业名词,说到一个哲学家或者思想,他叫你先去把康德、尼采、黑格尔看懂,给你开书单,但却无法对某个观点做任何具体阐释,即使能复述哲学家的思想,也无法分析具体问题……
这显然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此类人学哲学不过就是为了装,千万别步入这样的陷阱。我们应该把哲学家的思想变成自己的,在具体问题中多说“人话”,分析事物利弊,并制定行动方案,这才是好的学习者。
所以,也许学习哲学不应该是一种兴趣,哲学是艰苦之学,你需要极大的耐心去研读,有对真知和智慧热烈的追求,并且不掉书袋;学习哲学是一种选择,一种交换,用你的毅力和时间去攀登智慧的高峰,而这往往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做到。
哲学从来都不是显学,很多学者以“纯粹”和“爱智慧”为哲学装点门面,这种自怜自惜恰恰反映了哲学的无力,哲学就是无用之学,仅做为一个人生抉择而存在,千万不要对它抱有太多希望。
哲学也不会让你变得“高级”,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让你变得高级,一切的本质都是劳动,学习就是劳动,而学习哲学,只会让你进入虚无的深渊,即使你说自己看破了生活依然热爱,在内心深处,你仍然不了解一个问题,你会整体生活在困顿和忧虑之中,不断在反思。
如果你也是这样一个“受虐狂”,那恭喜你,你来对地方了,如果你受不了,还请不要轻易入这扇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孙中山
|说明
我是单华伟,专栏作家,公众号同名,这是我的第一百四十二篇原创文章(各平台更新不同,所以我发文不一定是按顺序来的),所有从别处参考的内容都会在文末标出,没有标注的部分,那便是个人所思所想,欢迎转发和分享我的文章。
本文受维权骑士版权保护,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视频形式的侵权行为将被追责,商业转载与合作请私信联系。
更多西方哲学的内容,请参考我的『 哲学研究笔记:古希腊篇 』专栏(如果链接不能显示,请在浏览器中打开,或者向我私信索要链接)哲学研究笔记:古希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