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妈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男生,据说各方面都还不错,就给我们牵线搭桥。
男生很快就加了我,在打过招呼后我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姓名,他模仿我的语气也介绍了自己。我对于他竟然能这么自然地接过我的话有点惊讶。
而事实也证明,他是个挺会聊天的人。那一整晚的聊天都处于一种轻松逗趣的氛围。
也许好感就是从不尬聊开始。毕竟我已经太久没有遇到一个可以不尬聊的陌生异性了。
作为一个“选择性话题终结者”,我对于聊天对象的态度取决于对方和我是不是处于一个尬聊的状态。如果他尬,我会比他更尬,然后不再开启新的话题。
除非是遇到了自己想要聊天的对象,或者认为是有趣的人,我会抛出一个又一个的梗来推进聊天。如果对方都能接住,甚至向我抛开一个新的梗,那就是相当不错的聊天了。
所以这个男生属于少有的能在第一次聊天就让我觉得愉快的人,心里不免有些期待,会不会有新的发展可能。
可惜的是,第一次愉快的聊天过后,我们就再也没联系过了。也许成年人的社交就是默认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
昨天我妈又来关心我进展如何,我说男孩一直没找我,后来我忍不住就找了他,但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就没下文了。
妈妈很不解,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形,明明一开始不是挺好的?是不是男孩在摆架子?
我说我也不知道,也许人家并不是摆架子,而是对你没兴趣。到最后居然是我反过来安慰我妈:我主动过已经问心无愧,不成就算了,大不了你再帮忙物色下一个。也许是缘分还没到。
再后来我和朋友说到这件事,我说我是不是爱情绝缘体。身边的朋友似乎很容易就找到爱的人,而我似乎总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算好不容易遇到了,也都是无疾而终。
朋友认为爱情是双向的,你觉得对方不错但不代表对方也会认为你是对的人。在你主动几次过后,还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那就应该适时收手。成年人的社交默契应该就是从互不搭理中get到对方的心意。
身边很多例子也告诉我,只要对上眼了,根本不需要考虑谁应该主动谁不应该主动。一拍即合才是爱情最完美的开始。
最后,我尝试着很久不去联系那个男生,那个男生也真的从来没有找过我。默契满分。
有时候突然的就对爱情悲观:如果好的爱情这么难遇到,那就算了吧。但有时候又会对未来充满信心:缘分也好,爱情也罢,该来的时候,总会来的。
或许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