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碾磨细腻
用石磨推豆浆有着极强的现场感。
将泡好的豆子和着水一勺一勺匀速地添进磨盘顶端的斜口,然后一圈一圈地摇动木手柄。和着水的豆子经过磨盘碾压,沿着磨盘四周缓缓地流入底端的槽内,就成了豆浆。
石磨靠着它自身的重量,将发泡后的豆子碾碎,正是这种靠外力带来的物质变化过程,才让豆子的呈现形式不那么单一。
人生也是如此。
生活的磨盘更为沉重,人的一生都在被它辗压。它有时会将我们的梦想碾碎,让我们的期望变成失望。但这些被碾碎的东西,又反过来教会我们怎样将粗糙的生活变得细腻一些,让不确定的未来变得清晰一些。
生活的磨盘不断碾压着我们,让我们不能随意就度过了这一生。
2.摆脱他人的束缚
能够摆脱“别人”这两个字,是一个人内心自由的开始。
“别人”都有,“别人”都在做,“别人”咋看我,常常牵引着我们行进在一条别人的老路上,活在别人的形态里。
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呢?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都不主张我们拥有自己的个性。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外听老师的话,做本本分分的人。家长都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老师都希望我们能为学校长脸,就是没有教会我们能够成为千人千面的自己。
成人后,才发现不与别人比较,不与别人较劲,不靠别人而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能够摆脱他人的束缚,真正成为自己是一种觉知,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自由,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3.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不要轻易把别人当同类,更不要随意把别人当异类。
“同与异”是一种很低级的评判,意见相同不一定是同类,想法相悖也不一定是异类,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看到事物的表层,而缺乏看透本质的认知。
“求同存异”虽然很中庸,但也解决不了深藏于内心的那份不屑和傲娇,它依然是自己最大的精神羁绊。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这才是人际关系中的客观现实。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用爱,用多种角度去连接别人,去理解别人,去认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才会找到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和谐相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地取悦他人,其动机是为了取悦自己。人一旦找到自己愉悦自己的方式,就不再需要去取悦别人。
4.认清自己
一个人远离痛苦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梦想安放在自己身上,把希望托付给自己。
寄托于别人身上的希望往往都会带来失望:希望老公既能挣钱养家,又要对自己无微不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希望父母身体健康,不给自己添麻烦;希望工作清闲,收入还可以;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希望人生风平浪静。人生一辈子,我们是否常常纠结在这些自己给自己编织的篱笆墙里,怎么也出不去。
人生最大的彻悟,就是能够发现自己想要的一切,别人能够给予的很少,只有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
5.成为自己
从别人身上看自己,也从自己身上看别人。
不要对自己自由主义,对别人马列主义。自己的生存有多难,别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是你把别人的伤痛都轻描淡写,自己的困难就觉得应该引人注意。
人与人相处,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彼此之间最好的善与爱,就是能让对方成为他(她)自己,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人活到最后,都会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去。
你来自于何处?生长在怎样的环境?有着怎样的向往?走过什么样的路程?经历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或让你成长,或让你消沉,或让你不屈,或让你毁灭,最终才让你成为了与众不同的自己。
6.过去与当下
每个人都有过去,今天的自己都会不断地以现有的内心语言和认知,去理解自己的过去。但所谓回忆,并非只是单纯地回想过去,而是应该重新去解读过去。
过去是一段不断被解读的历史,只有当自己对过去的理解接近理性的时候,才不会沉浸于过去的得失而不能自拔,从而更好地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