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繁琐的任务,沉下心来写一篇文章真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高中时最害怕写作文,在限定时间内必须要完成任务。当你逐渐与社会碰触的时候。
与第三者带给你精神上的压力相比,你自身施加的压力远远可怕得多。
高一那年,父母都在外省上班。与请假产生的金钱成本相比,似乎孩子的情感依托显得不足轻重 。
权衡利弊之后,父母拜托舅舅送我开学。我能理解,但总归是留下遗憾。
缘分真的是个玄妙的精神纽带,谁能想到,我和M的友情从那时延续至今呢。
时隔七年,回忆起M那时的模样,还是个留着短发、表情淡漠、面容姣好的非主流“美少男"。
范玮琪有首歌词中说道“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太顺眼,谁知道后来关系那么密切”“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
那年夏天,我最幸运的事,不是青春时期涌动的暧昧,而是必将持续一生的挚友。
有人说,互补的伴侣才能长久。我想说,友情也是。M属于理智那一类的女生,我偏偏属于感性之上。
高一那年,似乎某一天关系就密切起来。
说来也好笑,我们俩拿着海绵垫,坐在宿舍外面的阳台上彻夜长谈。具体谈论什么由于时间久远,真的没有印象了。但似乎包含了经济政治娱乐八卦。
要说我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智商都不咋样。属于班上中下等的半吊子。
高二分班那年,我们都选择了文科。由于学校偏重理科,当时那一批文科学生的成绩不是太好。运气很好,我们吊着尾进了文科小快班。
要说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友情故事,那也是没有的。更多的是陪伴和情感疏导吧。家庭的压力,学习上的压力,都是通过她排解出去
她见证我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我见证她越长大越幼稚。
高三那年,她高考失利,去了江苏盐城。我正常发挥,来到了山东青岛。
高三毕业之后,我和班上k谈了恋爱。故事始于暧昧,我的男朋友K属于闷骚内敛的不善言辞的男生(后面我才知道闷骚是真,不善言辞是假)。
暧昧那段时间,内心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接受。后来和M聊了之后,M对我说:好歹遇到一个你不排斥的,那就试试呗。
补充一下,受家庭环境和一些经历影响,那时我对男生的任何接触抱有很深的恐惧。这也是我后来遇见喜欢的男生时,身体和心理的矛盾,导致我不敢给出正面的回应。
这也是她为什么让我接受的原因了。现在大四即将毕业,现在我和k仍旧在一起。至于未来,我希望依旧是他,仍旧是他,只能是他,故事的男主角也就是K了。
成长的路上遇到愿意倾听和指导的人,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后来我总能听到M说:你成长了。其实她不知道,是她让我明白,感性+理性的结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