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80后老人,最近才刚听说了“简书”,随手在知乎上一搜,排名靠前的竟都是负面评价。然而打开APP,推送出来的也不过是更稚嫩更原始版的“豆瓣”“知乎”后辈而已,当然,是以符合手机浏览的更简明的排版呈现而已。
不过如此而已。
“口诛笔伐”的理由么,也无非是流于肤浅的文字,思想深度缺失,过于迎合自诩文青的群体,搞小圈子小团体,个人崇拜主义……
如果把主语去掉,你大概会以为这是某个大学文科院系里的日常。
(不好意思不是贬低文科,而是理工科的文青群众基础确实太薄弱。当然那个圈子里有学霸统治着。备注:是学术圈里诸侯割据党同伐异霸占着资源和话语权的大学霸,不是爱刷GPA的那个小学霸。)
或许就是同一批人,换了个互联网版的茶馆,继续聊扯闲天而已。
无论是早期的大学BBS也好,人人也好,天涯也罢,又抑或是标榜着精英主义的“知乎”,浑身不散发文青骚气不舒服的“豆瓣”,终究脱不了一个“茶馆”的原型。
或许互联网上的“茶馆”们可以设置某些话题门槛,来挑选客人,然而终须卖茶位费赚钱不是?就如同大街上逼格再高的咖啡馆,也终须倚赖着人民币度日。
当然也许有功成名就的人士,为了情怀去经营一份事业,比如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老先生。这家书店完全是依靠其他业务的补贴支撑下来,图书业务本身可是巨亏十五年。
咱们的互联网茶馆们烧的是天使投资们,A轮B轮的投资人的钱,也可以这样烧钱卖情怀?你问过买理财产品买股票的人“你们愿意去供养情怀”了么?
文青们,什么样的错觉,让你们以为代表了这个世界?
玛丽苏傻白甜婆婆妈妈的肥皂剧,无论剧情被喷成怎样,也不妨碍它成为你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追剧追到半夜一两点,怎么大学专业课不见你们这么用功过?
豆瓣上评分过9的电影里,百分之几在国内院线有过亿的表现?
用钱包投票,在商业世界里,那才叫诚意。
简书的“罪名”之一,是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堕落得早”。没错,它就是“堕落”的够早。“堕落”太晚的豆瓣,不最终也是挥泪斩“一刻”么?
我的手机里至今还躺着“一刻”,虽然我知道它再也不会给我继续“打鸡血”了。我还记得最后一期“洗洗睡”里姑苏城雨景图配上的题注,犹如这个时代“情怀”的挽歌。
——谁家昆曲能歌尽,雨落平江如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