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 | 2017.05.22
角色在精神脉络下的承接,以及剥落悲剧外壳内核的柔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命运与时间交错下既定的事实。作者写的故事很巧妙,基于上一代时代背景下有理的阐述。
浮浪者-郁达夫(译) | 2017.06
小说。她邈想着一长列的未来的日子,看到了这些日子都是圆滑无疵纯洁得同一串念佛珠上的珠子一样。
-
废墟的一夜-[德]F·盖斯戴客
倘若回过头来再读一遍,所有疑惑便解了,对这个每一百年自废墟而上的Germelshausen村。继续朝前走,满含微笑朝着素识的故乡鞠一躬,眼含泪水离开画像的山谷告一别。 -
浮浪者-[爱尔兰]奥弗莱厄蒂
他对于重要的事情,在一生中从来也不曾能够有过一个决心。
即使有人不愿意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对于一个自己的人生是舒适且完整的,有何不可。作为一名浮浪者,勇敢走出这一步是好事,然之后怎么继续度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最终达到为构建整个世界的confort zone的一步或者定制一个属于自己的confort zone。
但总是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 -
一位纽英格兰的尼姑-[美]玛丽·E·威尔金斯
但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当醒转来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正同一位怕把江山失掉的女皇得道了确实的保证的时候一样。 -
理发匠-[美]马克·吐温
因为那一种可羡的坚决性,就是使人能泰然朝着以为在等待着的理发师说:“我是要等你那位同事来理发的。”这种坚决性,我是没有的。
故事的结局,我为复仇之故,想索性等满一天,去送他的藏。我会选择收拾收拾行装继续前行吧。
散文。爱宕山野的朝露,鸟部山麓的青烟,若永无消失的时候,为人在世,也像这样的长活下去,那人生的风趣,还有什么?正唯其人世之无常,才感得到人生的有味。《徒然草》
- 《徒然草》选译-[日]兼好法师
-
《杜莲格来(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序文-[英]王尔德
人的道德生活是艺术家的题材的一部分,但是艺术的德行是在不完全的媒介物的完全用法。 -
《托尔斯泰回忆杂记》-[俄]高尔基
我们都只在渴望着对于邻人可以不尽义务的自由,——但是恰是对于这些义务之感,是把我们造成为人的。假如这些感情没有了的话,那我们将同兽类一样地生活下去。
正如昨天所聊的,我们的皮和肉展现在人前,我们的骨,我们的放纵难以避免地希望窜出来。然而群居社会,我们与他人的联系、法律法规给我们以情与理的约束制衡。所以很多事情会有对错,不,确切地说,会有合常理、情理、法理。
正如很多事情的结局不一定,因为我们的决定不可能完全理性,完全合乎逻辑,感性的夹杂会让事情走向不同。就像我们看一个故事,完全按照原因逻辑发展的结果是乏味无趣的,更多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恍然大悟和心之向往。
一个人总有许多事情是不能对任何人说出来的。当然他也有些是他所怕的思想在他的脑里的呀。
“你是必须先为你自己留心保守着,——然后自然有许多也会为他人留剩下来的。” -
超人的一面——尼采给Madame O. Lusis的七封信-[德]尼采
人很容易看到,人之所有的是什么,人之所望于生者是什么,而且于此决不会感到比实际更大的不幸——这就是艺术的功效。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沉思-[法]卢梭
对于一个无论什么也不能够再使它恶化的境遇,一天一天地反使它易于挨忍过去的,就只须一个习惯便万事都足了;
但是,已经决定了最后须在人智所不能捉握的事物上来求解决,而在各方面又逢着了不可入的神秘和不可解的反对,我对每个问题就直接采取了由我看来似乎是最可靠的直觉情意,对于我所不能解的异论也不曾有过迟疑停顿,这些异论可也是有和它们一样地有力地反对论在相反的方面存在在哪里的。在一些事物上的独断的论调不过是适合于诈欺师的论调而已;但是对于一个人的自己必须有一个为自己的情意,而对于它的选取又必须尽用着个人所有的成熟的判断力来行使这几点,却是最紧要也没有的事情。
这个世界、所有相遇的人事,可能有很多共识和相同的描述,可能有站在别人的视角,但所有的一切是我们眼中,以及我们所认为的站在他人视角。我不知道我表达的是否确切,我想说,这个世界是客观,但我们的脑海是主观的。
可是忍耐,柔和,安分知命,廉洁,和不偏的公正等,是我们怀在我们本身上的美德,是可以不断地用以丰富我们自己,就是死的来临也可以不怕致使我们失去价值的美德。 -
出家与自杀-[日]细田源吉
从生田君所见到的“不过是偶然”悟到的“偶尔的一中”之中,我们却非要来看出必然,判别过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