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到一句话:简单直接,指哪打哪,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最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有时候迂回的策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种戒烟贴,看上去像创可贴一样,说把它贴在手臂上就不想抽烟了,能够借此戒烟。
因为之前对戒烟贴没有了解,我还好奇它的效果,推荐戒烟贴的人之前也抽烟,为此我还一度怀疑他自己戒烟了没有。
但他确实是戒了烟,而且特地拿了几贴来给一个平时抽烟的人贴上,没想到确有效果。
为什么一个贴纸居然能戒烟?我去简单了解了一下原理,原来它是通过皮肤来吸收烟草的成分,体内有一定浓度以后,你自然而然的也就不想抽烟了。
开个玩笑,这其实是在“无形抽烟”。既然还是吸收烟草,那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怎么能够戒烟呢?
其实,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过,抽烟其实是一种习惯,百无聊赖的时候手里能有一支烟缓解情绪。真正对香烟产生依赖,不抽就浑身无力的人其实很少。
很多人抽烟其实是手夹香烟的习惯,而戒烟贴则通过提供香烟成分来让你不想抽烟。这之间有着间接的联系。当你吸收了烟草的成分以后就没有了抽烟的欲望,没有了抽烟的欲望也就没有了手夹香烟的动作。
久而久之,手夹香烟这个之前很享受的动作就被戒掉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戒断了香烟。
现在,你是不是觉得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有点“弯道超车”的意味。
其实我们平时所面对的问题,不一定要直面问题强硬解决,用迂回的策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要凭借毅力强硬地戒断香烟不容易,但找到了习惯这个突破口以后,就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戒掉手夹香烟这个习惯,也就戒掉了香烟。有些抽电子烟的朋友后来又重新拿起了打火机,就是因为习惯还在。
有时候,培养起另一个习惯,就解决了一个问题。
另一个故事,1998年时,冰岛的中学生抽烟喝酒的比例比较大,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直接禁烟禁酒好像也不是个办法。从其他角度切入或许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最后的决定是——当地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举行足球赛。但这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方案居然成效明显。
原本,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很多,青年人聚集在一起就很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而现在放学后的足球赛占掉了一些时间,学生们因为烟酒聚集的时间也就少了。
学生的管理问题,通过足球赛就自然地解决了。
转移注意,或许就能带走一个疑难杂症;换个角度,说不定就能找到开门的钥匙。
采取迂回的方法,或许能将问题化于无形。
指哪打哪重在高效,迂回前进胜在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