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高三生活就开始了。
如果说高二年级的时候,大家还在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而拼搏努力的话,那么到了高三,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太多新知识学习了。大家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习。
这一年,大家几乎都是在各类题海的围攻下度过的。
那个时候,老师还热衷于各个名校出版的高考冲刺试题的选择,什么湖北黄冈的,什么姜堰中学的,什么北师大附中的,总之,哪个地方高考的历年成绩好,学生本科录取率高,那么那个地方的卷子就要买来做一做,考一考,测一测。
到了后来,不论是哪里拿来的卷子,随便翻翻都能找到不少熟悉的题目。自于是,自然而然,大家的考试成绩也就越来越高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成绩的提升,对于我们的考试自信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当会考成绩出来后,我发现自己考了5A4B。按照规定,这样的成绩是符合申请保送条件的。但是面对几十位考了9A的同学,我果断地放弃了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开始一门心思地准备起属于我的高考。
那一年的冬天,我的其它记忆是模糊的,但有一件事情记得特别清晰,那就是我们一群住校的伙伴,约好了去一位女同学家作客。
时间虽然不长,不过一日一夜的滞留,但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少见的。大家一起包饺子,一起打牌,一起唱歌,一起爬山,一起睡地铺,一起幻想着高考后的美好生活。
幸运的是,那个时候,已经有同学的家中开始有相机了,并且留下了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如今每每看到高中期间那难得的几张照片时,心情都是异常激动的。那其中不仅有太多对过去纯真岁月的向往,更有对自己少年时光的无比怀念。
当时光迈步走入1998年的时候,我们在春节晚会上,听到了那样一首歌,《相约九八》。后来,这首歌,成为了我们一中九八级毕业生的集体记忆。
似乎,那一首歌,就是为我们所创作,为我们所歌唱。那一年,非常巧合的是,我向一位城市里的女同学借了一台小型的录音机。因此得以将那一首歌从头至尾录制了下来。
虽然音效并不太好,但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追求的还只是能听到有人唱就好。毕竟那个时候,家里能够有台放卡带的,农村土话说的“三洋”已经非常不错了。哪家哪户要是春节的时候,能够弄出点声音来,尤其是很好听的歌曲,就会吸引住几乎全村人的目光。
相较于高一、高二来说,整个高三阶段的生活,除了学习,做题,考试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例外发生。要说能够有的插曲,几乎都是和考试有关。
第一件事是招飞,那个时候一听说要招飞行员,整座大楼内的高三学生都去了报名现场,我当然也去了。如果能够通过面试和体检,那么高考只要考个平均分就可以参加飞行员训练了。
我是带着梦想下楼的,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我在体检的时候就被pass掉了,而原因竟然是我的身上有一块超过规定面积的胎记。而招飞工作人员给我的解释是那样的大面积胎记,在高空压力下很容易出现危险。
第二件事是报考军校,初中毕业时,我想当兵,高中毕业时,我想报考军校。我不仅是想,而且确实也报了。在军检中,我也顺利通过了第一轮体检,然后根据自身身体条件,报考了南京政治学院的军事新闻与军事史专业。可是当高考成绩出来,我在南京药科大学参加军校的体检复查时,却被告知因为视力不合格而不予以录取。
至今,我都不能明白的是,为何第一轮体检时,这个专业是允许戴眼镜,只要矫正视力达标就可以了,怎么到了最后,又变成了裸眼视力。
第三件事是志愿填报,提前批次志愿我填的是军校,南京政治学院,本一第一志愿是西南政法大学,第二志愿是南京师范大学,第三志愿是南京气象学院。至于本二填什么的,真的是忘记了。说实话,在当时,还真没有觉得自己会发挥失常到那一步。当高考成绩出来后,与西南政法相差六分,比南京师范大学多六分。我以为自己一定是可以读师范,以后当个老师了,可是没想却被南京气象学院录取了。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父亲偷偷地把我的志愿修改了,把南京气象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调整了一下顺序。我知道后,问父亲究竟是为什么,父亲说,他教了一辈子的书,觉得教书很辛苦,不希望我也再辛苦一辈子。
第四件事是我的高考准考证出错了,我的名字里最后一个方字被打成了有草字头的芳。我是几乎在考试前几天才发现这个问题的,吓得我和父亲一身冷汗。如果未能发现,等到考试开始的话,那么我想我的这一年高考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经过两天的折腾,在提交了各类材料之后,最终由南京招办的工作人员用圆珠笔在芳字上划了一条线,在旁边写上了正确的方字,而后盖了一个章。
第五件事是关于高考,1998年的那年夏天,天气非常的热,从来没有失眠的我,高考那几天,没有睡过一觉,整夜整夜地闭着眼睛熬到天亮。
为了保持考试精力,父亲每门考试前都会给我泡浓浓的茶叶水。可即便如此,也挡不住我在考场上几乎睡着。
题目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愣是没有读懂什么意思。当我用矿泉水往头上浇的时候,监考老师问我怎么回事,我甚至对监考老师说,我没法考试,想睡一会儿,请老师十分钟后喊我,而我真的就睡了十分钟。
第六件事是毕业留言册,高考前后,其实同学们的情绪是不平静的,因为无论是从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我们都没有离开过家乡。
当我们填好志愿,想着同学们未来即将前往全国各地,即将天南海北,即将一辈子或许再难见面的时候,泪水是不由自主地流淌的。
那个时候,很多人家中都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我们能够留下的都是各乡、各村、各组的家庭住址。我们曾经以为那样的地址一辈子都不可能变动的,因为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那里的。今天再回看这些地址,很多很多,都已经无从找寻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别人的留言册上写下了最真挚的祝福,而最多字眼的都是,海可枯,石可烂,我俩的友情不可断。
第七件事是大串联,在三天高考结束之后,成绩还没有出来之前的那段时间里,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为了彼此抱团取暖,相互鼓励,共同度过那段艰难时光,我们一群同学,开始了长达半个多月的相互串联。
我们根据各家各户的地址,几乎走遍了家乡的每个村镇。那是我和我的很多同学们,第一次去往别的村镇,而至今,很多村镇也依然停留在只去过那一次的记录上。
那一次的出行,我们学着大人们一样,开始打麻将,喝啤酒,甚至还有人抽起了香烟。我们似乎都用一种自己觉得恰当的方式,压抑或减轻着我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是在串联过程中,陆续收到各自的录取通知信息的。而我的录取信息,竟然是在同学家过夜时,从教育电视台屏幕下方的滚动条上发现的。直到我们结束串联的一周之后,邮局才把纸质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
第八件事是写信,当同学们陆续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后,都在整理行囊准备远行他乡。为了能够留下彼此美好的回忆,我几乎给班级里的每位同学都写了封信,幸运的是,我也几乎收到了每一封信的回信。这些信件,已经成了今天的我回顾那段美好时光最好的物件。每每从信封中将泛黄的,折成各种造型的信纸抽出来,摊开品读的时候,我分明感受到了二十年前我与同学们的纯真、稚嫩、活力、希望与梦想。
在每封信的末尾,我总是会写上这样一句,衷心祝愿,我的同学,在新的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