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
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否则,基础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反思现在的教育,在阅读上存在认知偏差,过于追求“标准答案”,拒绝了不同观点的存在,扼杀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有十几处写到了诸葛亮,其中有一处是“笑着说”。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由这个“笑”字提出了很多问题:诸葛亮为什么笑?他笑曹操什么?笑周瑜什么?笑鲁肃什么?……这样没有意义的咬文嚼字、执著于细节,对提高学生的语感作用不大,和阅读本身也已经渐行渐远了。
法国当代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提出“文本诞生,作者已死”,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感受力,洞察力和想象力都不一样,所以对于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不一样,体会和感受也不一样,应该鼓励孩子们有不同观点,看待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角度,可以辩证的去看,也不会轻信权威,批判的去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对贫困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