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传习录14搭股东桥书4

《论语》中说道:“生而知之者,义理耳,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共行事之实也。”

孔老夫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制礼作乐,须有中和之德。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他生而知之,圣人生而知之,是专就义理而言的,并不是从礼乐名物方面说的,学而知之的人,也应该只是学这个义理罢了;困而知之的人,也应该只是在困难中学这个义理罢了。不能让天下人理解拔本塞源的主张,那么,天下向圣人学习的人,就会日益感到复杂,日益感到艰难,并将会渐渐伦为禽兽夷狄,还满以为在修习圣人的学问。圣人之心,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他看全天下之人,并无内外远近之别。只要是有血性的,都是他的兄弟儿女。圣人想让他们有安全感,并去教育他们,以实现他的万物一体的心愿。天下平常人的心,起初与圣人并无什么不同。他们只是被自我的私心迷惑,受到物欲的蒙蔽而间隔,公天下的大心变成为我的小心,通达的心变成有阻碍的心。圣人为此深表忧虑,所以推广他天地万物一体的仁心来教育天下,让每个人都能克制私心,剔除蒙蔽,借以恢复人们原本共有的心体。圣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尧舜所传授的“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教育的细枝末节就是舜命令契的五个方面,“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幸的是,人心中的天理始终不会泯灭覆没,良知的光明,万古如一日。倾听了先生所讲的拔本塞源的主张,一定会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拍案而起,如决口的河水,一泻千里而势不可挡!文中的“拔本塞源”应为对时事的看法,而不是“主张”。阳明先生这一大段议论和论述,说的就是对时事学风正本清源的问题。鉴于当时社会上士大夫阶层到学者都拔除了先圣学说中的根本教义——天理,阻塞了传统文化的弘扬。各种反常现象的出现,不但扰乱了人心,而且污染了社会。所以,阳明先生最后大声疾呼,把正本清源的希望寄托于学生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她17,我27,看到她,仿佛见到当年的自己,青春又美丽,皮肤超好,性格内敛,是最好年纪的展现,而在那个时候的自己没...
    海豚的世界阅读 426评论 0 0
  • 我想有一座小院儿 窗前开辟一小块地方 种上我爱的小花儿 或者 吐几粒葡萄籽在脚下 看它在眼前发芽儿 睡在花间小路上...
    自我觉察日记本阅读 313评论 11 5
  • 洞庭府君新得了千年寒玉 设宴邀请湖泽大君前来观赏 寒玉既然是千年的 自带了灵性,不肯辗转他人之手 府君怒道,你当你...
    爻见阅读 157评论 0 0
  •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
    亲子教练Will阅读 1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