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
穷人逃荒,是为了活着,为了填饱肚子。
富人逃荒,是也是为了活着,为了躲灾。
老东家,从一方地主,到沦落为真正的逃荒者,大起大落。大旱面前,即使家财万贯,抵不住逃荒者的肚子。被迫下,让这些逃荒者吃饱一口。老东家,一方面安抚逃荒者,一方面又派人去找官兵,希望可以治理这些逃荒者。官兵未到,却激起了逃荒者的愤怒。一夜之间,儿子在混乱中死了,家被烧了。一切都化了灰烬。
不甘。于是带着足够的粮食,去逃荒。
之所以称之为逃荒者,不想等死,还抱有一丝存活的希望。只要熬过了这段日子,在下一个地方,好一点的地方,就能得到救赎。能吃饱,就是温暖。
粮食,马车,还有家人。一起上路。
一大堆逃荒者,像蚂蚁一样,拥挤在逃荒的路上。
在逃荒的路上,遇到长工的一家,一起扶持,彼此相互照应,也是是一种内心的安慰。逃荒的前几天,人们眼里是充满期待,熬过这几天就好了。心态也都是好的,有劲的。时间慢慢变长,十天,二十天,身体因为困乏饥饿,加上过度劳累,已经不堪重负。特别是没有粮食,成了最大的问题。
长工的娘生病了,长工要把孩子卖掉,换点粮食,去救生病的娘。在争吵之中,老东家看不下去,就给了他一点粮食。刚拿来一碗粮食,周围的逃荒者都争相看过来。救济是就不过来的。那多人都是饿着的。老东家说。
日本兵的几个炸弹,让这堆逃荒者,死的死,伤的伤。马车也没了,粮食也没了。
老东家的儿媳妇,还挺着一个大肚子。老东家给长工说,能不能用他们家的手推车来让他儿媳妇坐上去。从前,趾高气扬,而今,低声下气。
未来的事情太遥远,你能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逃荒后来的日子,每一天都有很多人在死亡。身边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逃荒者的队伍,越来越小。看着亲人,离去。心痛,但是还要继续往前走。为了活着的人,也要撑住。
老东家的儿媳生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诞生了,但是儿媳却因为饥寒交迫,已经没有奶水了。老东家的女儿,从出门开始,就带着一只猫,小黑。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小黑一口吃的。如今老东家,为了新的小生命,不得已,要熬猫汤。
同样都是生命,野狗在吞噬者那些被炸死的人的肉体。已经不能用惨烈来形容。
人性。
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不管何时何地,总有那么一些人,自私的可怕,不管百姓的死活。战争面前,大灾大难面前。看不见人间疾苦,看不见那些像死亡靠近的人,同自私相对的就是无私。战争结束了,那些逃荒者应该看到希望了。但是救济的粮食永远隔着,剥削着。为了几斗粮食,来让剩下的亲人活着。老东家的女儿,自愿被卖,换取粮食。
老东家,从来都是买人的,现在居然要卖掉女儿来存活。顿时百感交集,不是滋味。
长工因为偷驴而死了。长工的媳妇迫切让自己嫁出去,是为了换儿女一个依靠,然后卖掉自己,给他们换来粮食。
她临走之前说了一句,就算饿死,也不能卖掉孩子。
这一刻,我内心是震撼的。爱永远都是一种延续。
老东家带着自己孙子,和另一个长工带着那两个孩子,重要挤上了去陕西的火车上,两个孩子被拥挤的人群,挤掉了。长工跳下火车去找孩子,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承若,孩子就是他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火车跨过临潼,本该欢呼雀跃,却发现,不让逃荒者再进,而老东家的孙子,也被活活闷死了。
一路走来,如今就剩下他一个人了,就算已经到了西安,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的。他大步朝着反方向走,希望死也要离家近一点。万念俱灰,是因为即使人家再痛苦,也抵不过,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地狱。
影片的结局是落寞的,背影是孤寂的。他和路上的小女孩(一家人都死了,只剩下她一个人)渐行渐远。
无论是在天上,人间,最难熬的便是看不到希望。没有希望,就如同身处地狱。人不能独自存活,是需要一堆人的,有了烟火,有了温情,有了爱,才能有力气往前走。
致敬,一九四二。灾难无情,温情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