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同事聊天时,经常能听到大家半开玩笑说:“我们班一个孩子,上课我讲十遍百遍,他就是学不会,活人都快给气死了!”
这样不开窍的孩子比较普遍。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学习简便运算那部分时就一直不开窍。做题时总是糊里糊涂,批评没少挨,但还是学不会,估计老师当时也气的不轻。
牛顿是大家孰知的伟大科学家,他也有不开窍的时候。小时候牛顿养有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牛顿为了让猫自由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也是一个洞大,一个洞小。一天他的邻居见到他,对他说:你何必要开两个洞,只要开一个大洞不就行了。”
牛顿听了,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道:“说得对,真是高见!可我怎么也想不出你这个好主意来。”
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所以面对不开窍的孩子,发脾气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生气,对改变孩子的状况用处不大。不如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感悟,会有花开的一天。
两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崇高的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多观察、多研究孩子,拿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可以通过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个生动的故事等激发孩子树立崇高的目标,以带动孩子学习的动力。
2、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欢乐。这一点很关键。孩子不开窍,不仅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还与学习困难有关。上课听不懂,成绩差导致一见课本就头痛,思想上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可适当降低难度,让孩子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然后再一点点引导,帮孩子度过难关。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个心灵感动一个个心灵,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思想碰撞,一个生命个体与一群生命个体的灵魂沟通,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对话。
孩子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差异千差万别。花期慢的孩子,我们要静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