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遇见的各种问题,矛盾,纷争,伤心,委屈,烦恼……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界线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界线问题会带来伤害呢?
界线的问题来自我们和别人那些难以计数的接触,以及我们自己的本质和性格。往往最重要的界线冲突发生在我们的幼儿时期。
格莉百思不得其解:“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它确实发生了,每次我不同意我妈,即使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觉得我妈妈立刻就在我面前消失了,好像她受伤了,整个人退缩到内心深处,不跟我交流,我感觉被疏离了,这种以为要失去自己所爱之人的感觉,真的很恐怖。”
像这种一旦意见不合,父母就撤回感情,疏离孩子的做法就导致了界线的伤害问题。好的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彼此可以自由地拒绝对方,或可以与对方坦然正视冲突。也就是说,即使父母与子女的意见不合,做父母的仍然必须与子女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并不是说父母不可以生气,而是说父母不可,因此就断绝与子女的感情沟通。
如果父母在稚龄的儿女做错事后,不懂得留在孩子的旁边,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一起来正视与解决问题,反而只是逃避,远离孩子,那么孩子会感觉不到父母永不止息的爱,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你好好听话,你就可爱,如果你不好好听话,你就不可爱了。
那些疏离孩子的父母,其实是在灵性上,情感上恐吓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假装和父母保持意见统一,来维持双方的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很害怕设立自己的界线,不懂的拒绝,严重的没有安全感,并时常感觉到被孤立和遗弃。
“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