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不是告诉学生的结果,而是要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内心的丰富。
朋友说:你拿地图自己去找,还是寻人问路呢?拿地图自己找,虽然艰辛但我会体验到每一个新鲜,问路我会很快,但可能错过沿途的美好。
近几年,中央美院成为了舆论焦点,因其频频发布高考“雷题”,如《棒棒糖》,《转基因鱼》,《答案在风中飘扬》,《坐在椅子上,把自己连椅子一起搬起来的方法》。让不少考生二丈摸不着头脑,更令不少以考前培训为生的画室名誉扫地。
高考素描之害
几年前,我与央美的几名老师有过一番交流。他们可谓恨透了这帮高考画室。那些高分录取的学子,到了美院竟大多是思维僵化,艺术感极差的人。面对物象没有丝毫鲜活感受,有的都是画室强行灌输的技术套路。为了清洗这些僵化的套路,都弄得美院老师焦头烂额。于是,他们万般无奈之下,才剑走偏锋,尽出一些打破常规的雷题。
在少儿美术界,很多老师早已意识到旧素描教育的弊端,力图尝试进行改革。有的叫创意素描,有的叫意象素描,有的叫主观素描,无论从名称还是做法上,尽量拉开与旧素描教学的距离。不少老师在探索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新素描是什么
一,认为旧素描日复一日画冷冰冰的石膏体,太无聊,太枯燥!于是,不少老师改画生活中的事物。
二,认为旧素描一味模仿对象,缺乏主观的想象!于是,不少老师改画想象创意素描。
几年下来,貌似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凡是画石膏体的就是旧素描教育,不画石膏体改画生活的就是新素描。凡是教写实技术的就是旧素描,凡是教想象创意的就是新素描。
而现实是,纵观全国各地的新素描,也没有看到几幅太出彩的作品。大家彼此在直觉上感到不对,却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根本问题是,旧素描错在哪里?
石膏体有错吗?它只是道具。素描技术有错吗?它只是方法。模仿对象有错吗?它是素描的过程。都没错!错的是,老师用素描技术的套路,取代了孩子的观察与感受。
没有任何原因,就告知孩子怎么排线上调子。没有任何理由,就告知孩子怎样切线构图。没有深入观察,就告知孩子明暗五调子。所有的方法,都是来源于老师的灌输,而不是孩子自己的观察感受,这就是套路。回想这些年批判的简笔画,孩子画的一切形象,都不是自己的观察感受,都是老师灌输的图像符号。旧素描教学与简笔画教学如出一辙!
重新认识素描
我们以画方体为例说明: 一,构图,先让孩子自己观察描绘,孩子习惯性使用局部观察方式,习惯性局部起稿。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老师再引导整体式观察方法。二,上明暗,先让孩子画己所见,尽管大胆试错。比如暗部画成一块死黑,老师再引导孩子做观察实验,引导孩子发现反光的存在。诸如此类,先让孩子自己观察感受,再来帮孩子深入调整。我想,虽然还是教石膏体,但一定每个人都会画出自己的感受。
其次,画完石膏体后,老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引导,让孩子把石膏体和生活物品联系起来思考,发现石膏体就是万物之母体。只要掌握了母体的规律,也就掌握了打开万事万物之门的钥匙。孩子掌握了主动,就能激发他们表现生活的欲望,也能激发他们打开创意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