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来到了开发区实验小学,继续我充实的教学生活。作为实验小学的一名新老师,我有幸执教了组内公开课《铺满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级部老师给予了中肯的点评,我受益很多。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秋天的美景”展开,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中,有几个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比较难懂的词语,比如:明朗、熨帖、凌乱。“明朗”一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啊!多么明朗的天空。”在教学这个词语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前三个自然段: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读过之后,很多孩子会说出“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由此,我们可以用“借助近义词”的方式来理解“明朗”一词。
什么时候会出现明朗的天气呢?很多孩子有话可说,如:雨过天晴,好一片明朗的天空;早晨,太阳出来了,光芒四射,好灿烂的阳光……“联系生活实际”又是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在二年级时,曾经学过“寻找”这样的词语,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在这个词语中,“寻”就是“找”,“找”就是“寻”,“寻找”一词的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了。“明朗”一词同样适用这个好方法,在《说文解字》中,同样有“朗,明也”的解释。所以,“利用熟字猜词义”是我们找到的又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像这样,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还有好几个,这时候,放开手让孩子读一读文章,去找一找,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下,这些词——“潮湿”、“增添”、“蹦跳”、“歌唱”、“愉快”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熨帖”一词不太好理解。它出现在课文第七自然段: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我带着孩子们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啃掉”它。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通过自读、同桌交流,让孩子联系上文找到相关的短语“紧紧地粘在”,再联系下文找到“平展地粘在”,孩子们就能自然地说出“熨帖”就是“平展地、紧紧地粘在”的意思。由此,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决了“熨帖”一词。
通过多种方式析词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同样,让孩子通过朗读体会秋天的美好一样重要。
“金黄金黄”、“闪闪发光”、“一片片”、“金色的小巴掌”,色彩美、光泽美、数量美、形状美,这些美,美在意境,美在想象,美在体味,美在心灵。这些美配上孩子富有童趣的悠扬声音,你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精彩画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一堂课上,学生要有所收获——能够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 ,即“一课一得”。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义,是本堂课的“一得”。这堂课也有不少失误的地方,比如指导朗读不太到位。我的教龄不长,还需努力,继续吸纳同行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多向同校老师学习。
教学路上,与学生同行,与同事并肩——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