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作者是美国互联网界有“创业教父”之称的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Paul Graham。
作为互联网公司的HR,我在招聘技术人员时不能侃侃而谈很是难受,PHP后端开发工程师、前端开发、测试工程师、3DMAX建模师、U3D等岗位招聘时我就像小学生一样听我们CTO与应聘者交流,很多陌生的专业词语冲击着我:java c# uv mysql c++ perl python ruby。
后来看了《黑客与画家》这本书,对于普通人了解互联网历史和程序员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除了从HR角度读这本书能够快速了解程序员的世界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本书,它同样适合作家,或者说写作爱好者们。
“大多数软件是为了用户准备的,必须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是,看他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
记得我问候选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向我解释VR、MR、AR之间的区别?”,一硕士男专业术语说得贼溜,把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的定义说了一通,我还是没听明白。
我们产品经理一个比喻就解决了:VR梦见鬼(虚拟中看到现实事物),AR活见鬼(现实中看到虚拟事物),MR见活鬼(虚拟和现实无法区分)。
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可以成为技术软件公司的把关人,因为他外行啊。
优秀的作家擅长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简爱》的作者洛蒂·勃朗特经常把写好的文章念给家人听。
学生时代喜欢繁冗的文字,感觉自己显得有逼格。当时,我读到一个大作家的文章,朴实的文字让我感觉像白开水,当时嫌人家水平low。
好多年后,我才发现,卖弄文字是多么不堪的一件事,文章是给人读的,不是用来卖弄的。
比起不知所云的“美文”,朴实平白的文字能让读者快速领悟你的意思,同样它更有力量。
看过柴静的文章就会知道,她很少用形容词,但就算白描手法叙述有时也能感动得流出眼泪来。
在互联网公司,用户是你证明自己创造财富的唯一证据。开办创业公司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那些用户关心的问题。
创造人们需要的东西,也就是创造财富。
伟大的作品更是历经岁月洗礼、大浪淘沙才发出耀眼光华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它满足了读者的某一种需求,作者的灵感往往也来自于那些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我在简书上发现了一个现象,往往那些直击读者某一个痛点的文章往往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阅读量也非常高。
“优秀的设计师不会先设计,然后强迫用户接受,而是先研究最终用户的需求,然后做出用户需要的设计。
你必须选出你的目标用户。
不管多厉害的作者都要接受市场的考验。用户需求放在首位,这就牵涉到了一个问题,用户定位。
我来简书不到一个星期,感觉这个平台的读者大多为学生群体和上班族白领,从各大专题可知,我猜学生群体高于上班族。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全职妈妈说同一篇文章写关于婚姻和育儿的反响不如某个平台大,虽然我们平台也有婚姻育儿专题,因为目标用户少啊,学生和没有进入婚姻的白领很少关注这个话题。
同一篇文章不同目标群体的反响也不同,我们公司小编把同一篇文章放到我们2个不同平台的公众号上面,白领平台:大学生交友平台阅读量=200:1000000+。
大学生群体更易产生传播,形成热点。
“用户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这又有一个问题,是要迎合读者还是自我满足,保持独立思想?
写作的目的很重要,如果仅仅为了博得眼球增加点击量急于获得签约作者身份那真是要研究读者心理需求多写爆款,如果安静的写写文章自娱自乐那有没有人关注都无所谓也可以,如果为了传播有价值的思想或技巧但同样也理性看待读者需求,做到二者完美结合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希望自己往这个方向努力。
Paul Graham十年前就提出了很多有预见的牛逼观点,同样是写文章,他的文章观点早已超过当时读者的心理需求。很显然他没有迎合别人观点,用户的需求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文中说到:“智力越高的人,越愿意去思考那些惊世骇俗的思想观点,传统观念对他们的束缚力很小,很容易摆脱。从他们的衣着上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人,往往也不会穿流行的衣服。”
总之,牛逼的人物都善于思考,而不是从众。
如何训练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呢?
作者提出需要远离人群,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仅远距离观察人群,更要远距离观察自己。并且永远保持质疑,怀疑和抵制社会错误的潮流。
软件中的迭代更新优化同样适用于写作。著名散文家怀特说过“最好的文字来自不停的修改。”
每次写作完成要根据用户反馈而不是自己的猜测进行优化、思考、总结,这篇文章的技巧闪光点如何应用到下一篇文章中。
不停的修改,哪怕一个措辞,完美的作品总在不厌其烦的修改中慢慢变得打动别人。简书这个方面做得很好,有可以随时修改的功能。
此外,还要广泛借鉴和模仿优秀作家的文章,慢慢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编程代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反,简洁优雅最好。
“这种语言内核很小,但很强大。”
黑客中梦寐以求的语言是“干净简练,具有最高层次的抽象和互动性,可以用很少的代码就解决常见问题,其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都有现成的函数库可以调用。
看到这句话,我才感觉到,作家的作品不能用字数衡量。30万字比一定比10万字的作品厉害吗?不一定,不能以字数论英雄。
作者擅长联想触发,将编程和画家进行糅合对比找到相互借鉴的灵感,或者说从一个角度看另一个学科中的问题。
我突发奇想,当我看到百度百科中说“函数库是把一些常用到的函数编完放到一个文件里,供不同的人进行调用,调用的时候把它所在的文件名用#include<>加到里面就可以了。”时,我也进行了触发,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个金句库,进行分类,供写作爱好者调用呢?
我搜了下竟然有金句网,但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这些金句太过分散,像散沙,我想进行分类,比如某一个观点,下面有很多种证明这个观点的金句。
深挖看不见的东西
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价值更大,冰山理论中说一个人表面的技巧或者工作技能不是做好这个工作的主要原因,相反是那冰山下的态度、价值观、热情等决定。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走心的作品比各种技巧娴熟的作品更能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