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可记得?曾经的电梯广告红极一时,大大小小的商场,林林总总的写字楼,电梯里到处都是安装了播放广告的电视机。等电梯的人们在狭小的空间里,无处安放的眼光总是汇聚在电视上,不管真感兴趣还是假感兴趣,反正人人都是盯着电视看。
然而,若干年后的今天,电梯里,地铁里,公交站牌下,人人都有了自己的“电视”----手机!我们再也不用强迫自己看无聊的广告,智能手机的时代,4G网络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世界的繁华多姿,貌似,我们一双眼睛都不够用了,哪里还有抬头的机会?
渐渐地,手机成为我们自我保护的最佳工具。
首先,手机是防止无聊的利器。等人、排队就不用说了,哪怕是周末的夜晚,开车的途中,你会突然感觉无聊至极吗?顺手刷刷微信,看看狐朋狗友们都在干些啥,哪怕不说话不发帖,看看也是好的。最可怕的是,开车的途中,还看见过司机边开车边看手机的,我在想他到底有多无聊啊?
其二,手机是身体语言的代言。会场开会之前,宴席开宴之前,没碰到合适的人对话之前,头一低,进入手机世界里,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场。曾经见过一个最搞笑的场景,新人喜宴上,新娘、新郎入席之前,放眼望去,宴会一片寂静,人人低头自娱自乐。
其三,手机是安全感的保证。现如今如果你出门,只要你手里有手机,身上一分钱不带,你也不会惶恐,因为现在连乞丐或许都可以微信支付了。但是,如果你出门忘记了带手机,嗯哼,一整天你会觉得像丢了魂一样,心理惶惶不安。再有,出门旅游,如果到了一个地方,手机连信号也没有,那心理焦灼的,眼前看见再多的人,心理貌似也没底。
当然了,手机还有其他诸多诸多的功能,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我想和大家讨论的是,手机为什么会成为我们自我保护的工具?曾经我也试着闭上双眼,试图探寻这些感觉背后的原因真正是什么?
看过很多心理书上说,人,从小就有爱的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追求自我重要性的需要。比如,《亲密关系》《正面管教》等等。其实呢,人从出生到死亡,热闹的时候少,与自己独处的时间多,人,总会是孤独的。很多人是害怕与自己内在的声音对话。你有试过闭上眼,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慢慢体察自己身体与心灵的感觉吗?
对害怕独处的人来说,手机很好地填补了曲终人散。翡翠衾寒谁与共?不是谁都可以忍受的。热热闹闹的互联网世界里有搞笑的视频、刺激的游戏、头条的八卦,谁会在乎衾寒与否?
有人说爱游戏的孩子其实比谁都爱热闹,内心深处渴望关爱和温暖。爱读书的孩子,即使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寂静的知识照样可以热血沸腾。
或许,真的只有内心丰满富饶,手机才真的只是通讯工具,而不是我们心灵的依靠,不是控制我们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