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如果可以重新养育孩子,她再也不会把放任不管当做静待花开再也不会搬用别人的经验。
世上没有同一片树叶,当然也没有同一个家庭,当我们看到别人家的所谓的快乐教育,别人家的父母放任孩子打游戏,我们不能照搬经验,要思考自己的背景知识是怎样的,千万不要以为快乐教育就是放手让孩子傻玩傻乐。
快乐教育是找到让孩子愉快的方式来学习,让孩子有胜任感,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自主学习。让孩子快乐学习是要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在同龄人面前不会让自己显得自卑,应该让孩子体验到付出努力后,战胜困难时的那种身心愉悦。这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
放任不管和静待花开,区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常说郭橐驼种树是顺应了树的天性,他才会把树培植得那么好。作为家长,如果我们也想释放孩子的天性,前提条件必须是明白孩子的天性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明白,我们又怎么让孩子释放天性呢,岂不就是放手不管吗?
我们说养育孩子就像是一场考试,孩子就是我们手中的卷子,相信每个父母都不愿意随随便便不经过思考,就在在卷子上写答案的。如果没有背景知识,我们很容易走入教育的误区,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别人能成功,我们却不能。
卢梭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就是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中学到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的。记得董博士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对人没礼貌,那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第一,这个孩子一定是曾经被“没礼貌”对待过,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礼貌待人。同样,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第一,一定是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学习。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作为父母,我们无形中的行为举止自动就被孩子吸收了,他们会选择随机从环境中选取学习样板,当时大脑注意什么,他就会潜意识的模仿什么,而且还会因为他当时的角度和状态,造成学到不一样的内容,他很可能因为态度和角度,把好的东西学成坏的,也可能把坏的东西反思到好的层面。
种种迹象表明,那些优秀的孩子,一定是接收到了来自父母的精心有意识的培养,或者言传身教,并非我们片面理解的放养式教育,放手让孩子自由生长,每一个放养式的优秀孩子都是有一定的背景和前提,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孩子的状态,多去总结方法是否有效,同时也需要我们一直保持为人父母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