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曾经好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开始经常回忆过去时,那代表你老了。是不是这样呢,我刚人到中年,但经常会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无时无刻不在盼望长大,憧憬大人的生活,但真长大了,经历过很多以后,又开始经常羡慕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可能多少年以后,已是耄耋之年,又会回忆起曾经的年轻岁月。人真是矛盾,好像正在得到的总不及尚未得到或者已经失去的。

      每次忆起小时候,总会触及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不管是高兴的时候还是犯错挨骂的时候,现在想来都那么有趣,那么美好。

        我开始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村里还没有电灯,也就是村支部有。我们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每个人都提着自己或者家长给做的小煤油灯,那时叫洋油。一边学习,还要一边盯着火焰的大小,发现火焰大了,就赶紧用根小棍拨拉的让它小一点,如果燃烧快了,耗油多,费钱,父母会不高兴再给添油的。真是豆大的火焰,我们就是在这暗淡的光下写写作业,背背课文,和同学拉拉呱。最高兴的事就是和同学比比谁的油灯做的好,我们基本都会做,但就是工具太少。谁能得到一个用完了的墨水瓶,那真是巨大的收获,回家后马上就会做成一个煤油灯,收拾的让火焰小小的,再上晚自习提着来到教室就有了炫耀的资本,会收获到无数羡慕敬佩的目光,想想多么有意思。

        周末或者假期里我们写完作业,还要出去割草什么的,那时家家户户基本都养着鸡鸭猪鹅或者还有兔子,年龄小干不了重活,就几个小伙伴约好背着筐子出去割草。找到一个草多而又肥美的地方,一边聊着天,很快就会割满一筐。一次,背着满筐青草向回走的时候,忽然感到有点口渴,就商量找个地方挖地瓜吃,正是地瓜生长茂盛的季节。我们钻到一片靠近地瓜地的玉米地里,玉米秸比成年人还高,正是很好的屏障。将筐子放好,伸出头瞅瞅四下无人,纷纷猫着腰,翻翻地瓜叶子下边看看哪个地方隆起的比较高,肯定地瓜个大,两手噌噌几下将土刨开,瞬间地瓜就露出来了,赶紧拽下两个,再将土埋上,窜回玉米地里。几个人围坐一块,比比谁找的地瓜大,用手一擦,就开始香甜的咔嚓咔嚓吃起来,一看这一气呵成的熟练程度,也知道干这事不是第一次了。不过这次很不巧,地瓜的主人正好有事扛着铁锨过来了,我们正吃的忘乎所以,突听一声大吼,心都差点掉地上,就看到有人举着铁锨冲我们狂奔而来。将地瓜向筐内一扔,背起就跑,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跑的慢的将筐子都扔了,等跑回家脸早都变颜色了。父母一看,绝对没干好事,少不了一顿臭骂,没挨打的就算好的了。都是一个村的,父母赶紧去向地瓜主人赔礼道歉,其实地瓜主人也不会跟小孩一般见识,就是虚张声势吓唬我们一下,我们可不知道,早都魂飞天外了。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想起来就乐不可支。那时候条件都很不好,水果是稀罕物,只有过年过节的才能尝一点。我们平时能当水果吃的,就是应季的地瓜,茄子,嫩豆角,萝卜,等等,只要是能生吃的,西红柿黄瓜自不必说,挖藕的季节,那些断下来不好卖的嫩藕瓜,也很不错,在池塘里一冲,用手一擦,就可以咔嚓咔嚓的吃,又脆又香甜。不像现在的孩子,洗好各种水果摆在面前一遍遍嘱咐吃点,才勉为其难的吃一点算应付下家长。就是现在,我熬地瓜粥或者切茄子切藕的时候,还是会经常留下一小部分生吃,孩子看我吃的陶醉的样子都感觉是见到了外星人,我咀嚼的不是蔬菜,而是回忆,他没经历过,不懂。

      我们那里地瓜成熟收获以后,在没有种其他作物之前土地会闲置一段时间,这期间到地里去翻找漏网的地瓜,我们这里叫盗地瓜。当然,此盗非彼盗。这也是我空闲时间的一项任务,提个小篮子,扛着比自己还高的锨,噶或几个同学,瞅准一块地方,就一锨一锨的挨着翻地。如果听到一声清脆的哧声,那就是铲到地瓜了,赶紧小心翼翼的放下锨,用手将土搂到一边,然后一块被铲成两半的或大或小的地瓜出现了,真是巨大的成就感。我都能凭哧声的长短判断出地瓜的大小,哧声延续的时间越长说明地瓜越大。尤其喜欢挖到贼地瓜的感觉,贼地瓜,顾名思义,就是像贼一样的地瓜,应该就是在生长过程中那些特别不安分的地瓜。其他地瓜都是循规蹈矩的在棵子下生长,它却独独要跑到离棵子很远的角落里,而且往往长的又细又长,曲里拐弯的,地瓜收获的时候很容易就将它遗漏了。我们最喜欢它,一旦挖到,都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因为其他漏下的地瓜往往都是半截的或者是比较小的,大的是漏不下的。贼地瓜给过我不少的惊喜,现在依然记得盗地瓜的乐趣,贼地瓜功不可没。

      我大概上二三年级的时候,识字不少了,一个离我家比较近的同学家有很多故事书,没事我就喜欢去她家玩,主要为了看书。记忆最深的就是一本《白话聊斋》,看的是如醉如痴,角落里有把椅子,我坐着脚还够不到地,我总坐在那里看书,同学有时就在其他屋子忙活。我总是越看脚越往上缩,最后腿脚就都蜷缩在椅子上了。因为害怕,怕椅子下边会忽然伸出一只毛茸茸的黑爪子将我拖进无边的黑暗中,又不好意思叫同学来陪着我看,最后看着天开始暗了,非回家不可了,却还是不敢从椅子上下来,只好忍着羞愧叫同学过来。下次来还是想看这本书,结果还是一样,同学为此不知笑话了我多少次。

      我可能上二三年级的时候村里才有了电灯,但跟没有区别不大,只要是晚上需要开灯吃饭的时候,十次有九次是要停电的,一直到睡觉后才会来电。所以吃过晚饭,男女老少都习惯在大门外坐着聊天,当然是不冷的季节。好几家围坐在一块,大人们拉家长里短,我们几个小孩子就仰望着星空拉我们的话题。那时,只要天晴,都是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有时我们也会比赛数星星,数来数去,总也数不清,以为夜空就是这样的,一种永恒的东西。后来长大成了城里人,才发现城市的夜空星星怎么这么少呢,数也没的数啊,难道城市跟农村不是同一片天空,真怀念小时候夜晚的天空。

      还有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感觉,真好。村里都会在大喇叭上提前通知,要放电影了。家家户户就跟过节一样,早早吃了晚饭,就拖男带女的拿着小板凳,到大队部前的小广场上,占个有利位置。然后就找到小伙伴,一块玩着游戏,等着放电影的来到。在我们心目中,放电影的人就跟神一样,竟然能让那块白布上出现那么神奇的景象。小时候我看过的电影到现在都还能记得几部,《龙女》《深谷尸变》《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等,看到感动的地方会哗哗流眼泪,看到害怕的地方,也会吓的不敢自己回家。放完电影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大人呼唤孩子,孩子呼唤父母,此起彼伏,言犹在耳。

      倏忽间,人到中年,很多美好都成了回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那时的天空还是蓝色的,河里的水还是绿色的,知了在村庄里处处生长着的杨树、槐树、梧桐树、香椿芽树等等树木的枝丫上痛快...
    克雷阅读 1,439评论 5 6
  • 那时的天空还是蓝色的,河里的水还是绿色的,知了在村庄里处处生长着的杨树、槐树、梧桐树、香椿芽树等等树木的枝丫上痛快...
    无花无酒过清明阅读 14,277评论 0 1
  • 写在简书首篇之前—— 初次走进简书,很感动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帮助我静静地回忆着一切,不似朋友圈一般喧嚣,也不似日记本...
    和鸣阅读 1,247评论 0 0
  • 我的启蒙老师 和我同龄的人小时候上学都比较晚,我上小学的时候虚岁已经九岁。那时村里没有学前班,更没有幼儿园,我们直...
    云在天边阅读 317评论 0 1
  • 很高兴认识你,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我不知道这次的旅行会有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们...
    一根如意金箍棒阅读 1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