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有点广告嫌疑,若是对这个有偏见,可忽略不看
在下面的场景中,你是否躺枪了?
- 经常收集一大堆资料,给自己安排好了时间要整理这些资料,可迟迟未行中
- 经常喜欢买书,嗮了朋友圈,小伙伴都在夸你喜欢学习,实际上这本书没有翻几页你就去做其他事情了
- 搜集的资料无法整理
这些情况中你是否个个中招,这就是所谓的松鼠症。
什么是松鼠症?
松鼠症就是大多数人会像松鼠一样喜欢拼命的收藏食物,最后这些食物都很少去消化。
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呢?
首先我们明确两个思维
文件夹思维和标签思维,很多人看字面的意思是清楚的,可在日常中确经常用文件夹思维来管理,这两个思维我可以用两个系统进行对比
文件夹思维比喻Windows系统
使用Windows系统时,大多数人的习惯于创造文件夹,在文件夹下面存储文件资料,这种情况下,检索就很困难。
我自己就经常的遇到文件搜索不到,根据关键字搜索的内容展示界面太多,很难找到需要的资料
Windows下面是有标签,但大多数使用习惯就是文件夹思维,这个也是跟系统本身有关
标签思维比喻Mac电脑
用Mac电脑的童鞋,在Mac中大多数的资料都是用标签来管理,其中Mac最常用的是智能文件夹和标记,这里所说的智能文件夹不是Windows下面的文件夹概念。
1、文件夹是给文件夹增加多个搜索条件,便于操作人在调用知识的时候,可以更精准的搜索到这些资料
2、标记
对一个文件资料可以标记多个标签,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搜索时能跟精准的找到该资料
学习了这两个思维,一对比我们发现Windows更偏向于工业化思维,Mac偏向于现代化思维。
那为何先说这两个思维,或许很多人管理个人的知识框架其实都是用文件夹思维管理,导致需要知识的时候无法检索,或检索的信息资料不是自己想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寻找知识。
其次我们清楚知识框架工具
我们清楚了两种思维后,我们要借助于工具,把信息交个工具,大脑只存储信息存放在哪里,用到这个信息时知道在哪里去调用即可。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有两款工具: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
今天重点只说一款工具,重点介绍印象笔记
说到印象笔记大多数人都在使用,估计使用的方法不多,导致印象笔记存放了一堆的素材,成为了知识的垃圾场
如何有效的管理知识呢?
管理知识最核心的:收集知识、整理知识、分享知识(产出知识)
1、收集知识
印象笔记有两种收集方法,第一种是在PC端,第二种是在微信端
用PC端电脑看到一些好文章后如何收藏到印象笔记呢?根据个人使用的浏览器,下载,印象剪藏,这个功能非常的强大,可以随便的剪藏自己看到的好内容
移动端可自行关注印象笔记的公众号,在公众号中绑定自己的印象笔记账户,就可以使用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请查看印象笔记的官网吧(这里有嫌疑在打广告,故不在细说,请自行去了解)
2、整理知识
我们先看一下经常大多数人使用印象笔记的方法
这种方法还是用文件夹思维的方式,根据左边的文件名来查找资料,这是一种不高效的方式
正确的印象笔记使用方法是建立标签思维,就是你的第二大脑,通过线索检索到全文内容。
你只需要记住三点:收集箱、已查看、自定义,就够了。
也就是说,使用印象笔记,只需要三个笔记本就可以打天下了。
开始收集的资料,自动保存到收集箱笔记本里面,如果资料没有价值,就丢掉废纸篓里,如果有价值,就打好标签,手动移入到已查看笔记,需要共享,就放到自定义笔记本。
这样个人知识的架构流程图就出来了,这就是 GTD 理念。
举例:你若要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只要在印象笔记中搜索带时间管理的标签,与这个标签相关的内容就会出现,若你没有按照流程收集这个资料,估计是搜索不到的,这一整套流程方便你检索资料
3、分享知识
光把知识存储,这些知识存储了就是你的么?基本上不是你的知识,大脑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遗忘,如何才能让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呢,只有一个办法,分享,或许你知道学习的金字塔
对照这个图,你或许知道你在那个阶段,学习分为主动学习、被动学习,你若一直在被动那你要检查一下这个学习方式是否正确,自身是有有进步,这里的进步是指你学到的东西是否能被市场验证,是否能为你带来额外的价值,这个价值亦或是钱、个人品牌等。
若是这些都没有的话,真的要检查自己的方法了。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了,那什么是GTD?
你需要清楚如何高效的GTD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GTD?
我们先看看百度的解释
GTD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把事情做完”,是一个管理时间的方法。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其实简单的解释就是时间管理
我们要明确为何要时间管理,管理什么?很多人很盲目做一些时间优化的事物,不清楚优化核心是为了干什么?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吧,时间管理这个话题要聊的话要出一个系列文章才能说清楚。
时间管理,我们拆分一下,目标物、事件、执行人、需要的时间,这些元素缺一不可,这里最核心的是执行人,计划全部都有,唯独执行不下去,那这个时间管理是无效的。
目标物: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要达成的目标;
事件:要达成这个目标安排的事情,这些事情是需要一个优先级排序的,哪些事情是最优先做的
执行人:执行这个计划的人
时间:完成这个事情所需要的时间
有一本时间管理的书是位苏联昆虫学家写的,名叫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这位牛人,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管理而得名的,他一生出了70余部学术著作,该方法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自己能有效的知道时间利用状况,从而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好习惯。
简单地说,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就是记录时间、分析时间、优化时间、重新定制个人时间。
这套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值得研究,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在结合牛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法。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有:
- 了解了两个思维,分别是文件夹思维、标签思维
- 改变原有的知识管理认知
- 清楚知道GTD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