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才能望远,学习是登高的唯一的路径,而学习必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得到就是这样的一个巨人。一年多来,跟随得到专栏,我践行了学习,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以前,我总把繁重的工作看成苦难和压力,每遇检查、开会都身心疲惫,充满怨气,但经过一年的学习,现在我调整心态,把繁重的工作看成锻炼机会,正如工地搬砖的人把搬砖看成锻炼,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些原本恼人的事务一下子变得和蔼可亲,成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甚至开始盼望着这样的锻炼机会,希望多被“虐”几次,以便让我快快成长,快快在领导那树立好印象,快快升职。
事情是这样的,市领导要开会,单位领导给我们科分了很多任务,不巧科长有事,很多工作就落在我头上,其中包括撰写 一篇行动预案(十几页),一篇领导讲话(5-6页),整理工作台账,通知24家参会单位、统计参会名单等等。如果是以前,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和如此紧急的时间,我肯定崩溃,会觉得压力山大,觉得一定完不成,会抱怨这些工作不该让我做,等等诸多推辞和退却。但今天,我感到的不是压力和不满,而是兴奋和欲欲雀试,心里想:可等到机会了,一定要好好表现,给领导一个好印象。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长了这么多,开始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了 。
学习改变了思想,思想改变了心态,好的心态让我开始享受工作。其实,仅仅是2年前,我对工作的态度还是敷衍的,觉得作为公务员,特别是女公务员,升不升职无所谓,即便当了领导一个月也就多几百块钱,而且要付出那么多,不值得,不如偷懒,偷得个舒适清闲。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偷懒,偷走的是自己的生命,所谓的清闲其实是在“杀时间”,实质上是在“慢慢熬死自己”。
工作后,我度过了四年舒适闲生活,第五年女儿出省了,为人父母总能让人成熟很多,看着孩子鼓鼓的小脸蛋,这种舒适清闲开始让我恐慌,猛然发现自己毕业4年竟然完全荒废,工作上平庸无奇,能力上增长甚微,思想上因循守旧,特别跟一线城市同学对比后,越发觉得自己落后,这种恐慌让我开始拿起书本重新学习。
刚开始,我会专门找一些TED演讲、纪录片、科学发现之类的节目看,借此增加知识、改进思想,后来无意中一次,看到一个叫“罗辑思维”的节目,原以为是教人怎么思考的,打开后发现是个白嫩可爱的胖子在讲“集装箱如何改变世界”,讲的非常好,这个胖子冲击了我的思想,听完后觉得三观开始松动,原来还可以从这样角度看世界!
这个胖子就是罗振宇,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爱上了罗辑思维,成了罗胖的粉丝,每一期节目都听,开始买节目推荐的书,后来通过罗辑思维,我又认识了李笑来、和菜头等大V,开始看这些大神的著作,开始学英语,至此,我开始了“终身学习计划”。
去年,罗辑思维开始运营得到APP,我是最早的一批用户,每天推送的免费知识我都听,后来李笑来、李翔、何帆等开设了付费专栏,每年199元,刚开始是舍不得花这钱的,一直以来都免费,突然收费难以接受,但试读的文章实在太好,加之思想改变,觉得为成长付费是最好的投资,于是订阅了一个专栏,之后我开始一发不可收拾,陆陆续续订阅了十几个专栏,此外还订阅了“天天用英语”“清晨朗读会”“樊登读书会”“每天听本书”。
现在,每天早晨醒来,我会躺在床上看“清晨朗读会”,上班路上听英语;上午一般都有一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我就看得到专栏文章,做笔记、留言、分享;中午回家路上听“每天听本书”,午睡前带孩子玩半小时,期间听书,午睡后回单位路上继续听书;下午一般事情较少,会学“天天用英语”,复习、背单词、做笔记;五点半下班后,大家都走了,会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写文字,强制写一段话;晚上回家路上听英语或书,到家后一般七点多,吃饭后打开“每天听本书“和“樊登读书会“,和妈妈一起边看孩子便听书,孩子听话的时候我会做瑜伽,现在已经能劈开竖叉了。
改变是巨大的,大量的输入让我开始有话说,拿起笔可以写出干货,发布后获得了很多同事朋友的夸赞。现在,面对工作压力,我的心态是迎合、快乐的,面对爱人是包容的,面对父母是耐心的,面对孩子是爱和信任的,面对领导、同事是理解的。
就拿养育孩子来说,两年来我付出了大量精力,经受了无数次焦虑、愤怒和挫败,孩子的哭闹和睡眠的匮乏经常让我身心疲惫,老公的远在他国让我多次抱怨。每次,我都告诫自己要有耐心,要做个好母亲,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知易行难。我知道孩子的哭声和身体的疲惫会刺激大脑分泌甲肾上腺素,会让我情绪失控,所以我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偶尔发脾气。 两年多来,每次情绪失控我都告诉自己:这是锻炼的好机会,以后孩子大了就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挑战机遇了,不管是愤怒还是挫败,我都要挺过来。
很多人都反感阿Q精神,但通过读书学习,我清楚的了解它的巨大威力,知道虚构的梦想才是人生最真是的存在,我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养育孩子变得更好,几年后我一定能遇到未知的、更好的自己。
现在,在我的带动下,妈妈也开始学习,她原本不识字,半年前开始和着我一起听书和文章,有时她听不懂我就自己给她讲,母女俩会讨论听到的内容,研究怎么用在生活和工作上。母亲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她拥有了一个梦想:用5年的时间识字,再也不受睁眼瞎的折磨,在70岁的时候写自己的书,把她从被生母抛弃、被抱养、要饭、嫁人、做生意、培养三个大学生的经历写出来,留给后辈看。
人生的目的在于拥有尽可能多经历和感受,学习是达到这个目最有效的方式,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到更远更多的风景。我会和母亲一起,站在得到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践行终身学习,做最好的自己,体验最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