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处于夏秋交替的节点。炎夏余威未消,北风已至,空气干燥气温多变。不同于盛夏的暑湿,秋天风凉而气燥,应如何顺应节气养生呢?
秋季养生重“润燥”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秋天,是养肺的最佳时节。
肺作为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喜润而恶燥。秋燥最易伤肺。所以秋天多发咳嗽、肺炎、风燥感冒等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易复发加重。因此,秋季养肺必须遵循“滋阴润燥”的基本原则,应多吃茯苓、百合、雪梨、罗汉果、人参、橘红、银耳、莲子等滋阴清热的食物,提升肺功能。
秋膘不能随意贴
贴秋膘的说法,源于物资贫乏的年代,为了抵御冬季的严寒,所以在秋天大量补充蛋白质和脂肪。如今人们不仅吃饱穿暖,甚至由于饮食不均衡导致诸多疾病,大多数人已经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贴秋膘。
但体重过轻或体质差的人,通常伴有免疫力差等问题,应在秋天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钙、铁、锌、维生素的食物,提高免疫力降低冬季的患病风险。
老年人因为对营养的吸收储存能力弱,所以要从秋天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但要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防止便秘。
立秋养生注意4个“少”
1 滋阴润肺少“刺激”
入秋后气候干燥,进食辛辣食物易上火,饮食宜清淡为主。可以多吃莲藕、荸荠、百合、银耳等生津止渴食物。但过于寒凉的瓜果,如西瓜、黄瓜等要少吃,以免伤及脾胃,引起腹泻
2 保持乐观少“忧虑”
夏秋之交,人体代谢机能开始减缓,内分泌易紊乱,负面情绪会损伤肺气。有氧运动可有效调节情绪,如慢跑、散步、登山等。适当补充γ-氨基丁酸也能缓解精神压力、调节情绪。
3 清热补水少“吹冷风”
立秋之后的“秋老虎”,会让气温居高不下,防暑仍是养生重点。但切勿贪凉,应少用空调勤通风,尤其面部和脖子等敏感部位不可直吹冷风,避免因受寒导致面瘫。为免秋燥上火,每日饮优质水至少达到8杯,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4 春捂秋冻少“添衣”
“秋冻”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挨冻”。立秋虽然暑热未尽,但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衣物增减要根据气温及时调整,以身体不感到寒冷为宜。但是头、胸腹、脚这三个身体部位要着重保暖。
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开始。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养生也要随之调整,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避免体力大量消耗,收敛肺气,稳定情绪,才能安度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