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实在有点累,好几次想对自己说:算了,早点休息,不写了。但望着北岛的《时间的玫瑰》,忍不住又翻阅起来。这让我想起了北岛说的话:写作与孤独,形影不离。要写作,就得忍受孤独。
今晚想让大家了解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他是俄国伟大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因政治原因,最终放弃了此等荣誉。
1890年l月29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美术学院的教授,母亲罗扎利娅是天赋极高的钢琴家。童年的鲍尔斯很幸福,家里经常开音会。他最初喜欢植物学,后来喜欢哲学,最后转向诗歌。
他的诗个人色彩很浓,如《马堡》,诗中这样写道:我战栗。我闪烁又熄灭/我震惊。我求了婚一可晚了/太晚了。我怕,她拒绝我/可怜她的泪……前面十行都写诗人求婚被拒在城里游荡,内心无比的痛苦,后四段似乎又释然了,如夜莺是王后,我闻其声。/我去够夜莺。夜得胜了。新的生活开始向他招手。
鲍里斯还创作了《哈姆雷特》,虽然他小时候家境殷实,但成家后的他手头拮据,曾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虽然不曾抑郁,但他的写作生涯同样历经坎坷。他敢于说真话,遇到一些社会的黑暗,敢于发表文章直面抨击,从而得罪了许多同行。当他获得最高荣誉时,那些作家们也是极看不惯,想方设法打击他。最后只好放弃诺贝尔奖。
鲍里斯曾得到曼德尔施塔姆的高度评价,只可惜1960年心肌梗塞与世长辞,据说他死后,葬礼上各地著名的钢琴家争相为他演奏。
人们说普希金以后,诗歌的世界就是鲍里斯,一个热爱生活,怀才不遇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