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90年的风雨兼程,90年的砥砺前行,党校的90年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创办时瑞金的民房,到延安时期的窑洞,再到如今北京的高楼大厦,党校的办学条件,学员构成和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始终未变。从1933年创建至今,党校始终与党同行,为党培育了不计其数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规划提供了数不胜数的锦囊妙计,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履行为党育才使命,做好教育教学创新,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加强党性教育教学创新,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在过去的党校教学中,有着“老五门”的说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这五门课程作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内容;为了培养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校的教学布局不断创新,探索建立了“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教学体系,并编写了“三基本”“五当代”系列教材。近百位中央党校各部门的教授和校外专家参加了系列教材的撰写,大大提升了书稿质量和权威性,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提供了理论支撑。
践行为党献策重责,做好理论对策研究,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提出了“希望党校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的明确要求。党校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要“努力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就必须根据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聚焦新的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惟其如此,党校智库才能真正做到在民声中找课题、在现实中摸实情、在发展中寻规律、在实践中求答案。
遵行党校姓党初心,做好从严治校质校,抓牢抓实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风向标”。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养成指导人才”,为党培养人才、造就干部是党校设立的初心,这就需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上着手。一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二是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营造出学习之风、朴素之风和清朗之风;三是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宗旨,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新时代,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党的思想统一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党校教育教学创新,打造高端智库为党献策,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