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门嫡女:将军夫君,咱们拆穿白莲花(3)

第3章 中秋风波·真假姐妹

        中秋宫宴前七日,侯府正院的银杏叶刚染上薄金,在晨光中泛出淡淡的蜜色。

        春桃捧着鎏金请帖进来时,沈昭昭正伏在案前核对新一季的脂粉账。

        檀香袅袅从铜炉中升起,氤氲在她低垂的睫毛间。

        “姑娘,皇后娘娘的帖子。”春桃将朱红烫金的请帖放在她手边,锦缎封套上“中秋宫宴”四个泥金小字在阳光下泛着暖光,指尖拂过时微微发涩,仿佛藏着某种隐秘的锋芒。

        按规矩,侯府该是嫡女与家主同往,可不等沈昭昭开口,次日用午膳时,柳氏便夹了块桂花糕放进沈玥碗里:“昭昭这两日总说头疼,宫宴人多热闹,怕你受不得累。玥儿年纪虽小,到底是我带在身边教养的,替你走这一趟如何?”

        沈昭昭垂眸搅着茶盏里的碧螺春,水面倒映出柳氏眼尾那抹算计的笑。

        茶香清苦,却压不住她心头骤然升腾的凉意。

        她想起昨夜春桃在她耳边说的话——沈玥房里的二等丫鬟小竹,前儿夜里溜去了城西的茶棚,跟个穿宫装的婆子说了半柱香的话。

        风穿过窗棂,吹得烛火摇曳,她的影子也随之晃动。

        “好。”她应得极轻,抬眼时带了三分病弱的笑,“有妹妹替我撑着侯府的脸面,我自然安心。”

        柳氏的指尖在桌布上轻轻一叩,嘴角的梨涡更深了:“到底是嫡姐,这般体谅妹妹。”

        宫宴那日天刚擦黑,沈昭昭站在镜前,春桃替她理着月白缠枝莲纹的宫装。

        铜镜映出她淡扫蛾眉的模样,指尖抚过颈间的金锁,金属的寒意顺着肌肤攀上心口。

        “姑娘真不换那套石榴红的?”春桃捏着绣鞋的手顿了顿,“奴婢瞧着,沈姑娘今儿穿的那身金丝绣牡丹,比主子您去年生辰穿的还华丽。”

        “太艳了。”沈昭昭望着镜中自己淡扫蛾眉的模样,指尖抚过颈间的金锁,“宫宴不是比衣裳,是比底气。”

        顾怀瑾的马车停在侯府门口时,车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他腰间那枚玄铁虎符。

        冷风掠过,带着些许铁锈味。

        他伸手扶她上车,掌心的温度透过锦缎烙在她腕上。

        “昭昭。”他低声唤她,声音如夜风拂过松林,“我让人查过,沈玥联络的是贤贵妃。贤贵妃的母家跟柳家有笔二十年的旧账——她想让六皇子娶沈玥,替柳家翻旧案。”

        沈昭昭的睫毛颤了颤,风卷起她鬓角的一缕碎发,拂过脸颊,痒得像母亲临终前在残页上写的那句“查旧账要看二十年以上的往来”。

        她望着顾怀瑾眼底的关切,轻轻点头:“我知道了。”

        承晖殿的灯火比想象中更亮,照得殿内如同白昼。

        珠帘叮咚作响,脚步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浮动着沉香与酒气。

        沈玥穿着金线绣的牡丹裙,正倚在贤贵妃身边,葱白指尖捏着半块桂花酥:“贵妃娘娘有所不知,我嫡姐身子弱得很,前日里不过吹了点风,便卧病在床了。”她抬眼瞥见沈昭昭站在顾怀瑾身侧,眼尾的泪痣微微上挑,“呀,姐姐怎么来了?可是病好了?”

        满殿的目光唰地聚过来,沈昭昭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混杂着远处丝竹之声。

        她往前走了半步,月白裙裾扫过青石板,足底传来冰凉触感,声音清泠如泉:“劳妹妹记挂,我虽体弱,却也知宫宴是皇家体面——侯府的嫡女,总该亲自来给皇后娘娘请安。”

        皇后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眼尾的金箔在烛火下闪了闪:“昭昭这话说得在理。”她放下茶盏,目光扫过沈玥的金丝裙,“倒是这衣裳……”

        “回皇后娘娘,这是扬州绣娘新制的。”沈玥慌忙福身,指尖绞着帕子,“我想着侯府得您恩典,该穿得体面些。”

        “体面不在衣裳。”沈昭昭接口,余光看见顾怀瑾往她这边挪了半步,“上月侯府庄子上的棉田遭了虫灾,我让管事换了新的棉种,这月收的棉花比往年多了三成。前日里给各房发冬衣,老夫人房里的嬷嬷还说,今年的棉絮软和得像云。”

        皇后的眼睛亮了:“你还管着庄子?”

        “母亲去得早,我跟着账房先生学了几年。”沈昭昭摸了摸心口的金锁,“母亲说,侯府的体面在田埂上,在灶房里,在每一个下人的碗里。”

        殿中突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

        贤贵妃端着酒盏的手微微发抖,刚要开口,顾怀瑾的声音突然响起,像块冷铁砸进沸水里:“对了,侯府这月的账目有些异动。”他望着沈玥发僵的背影,“前儿我让人查了,今年拨给内院的脂粉银,比去年多了三成——可昭昭说,她房里的丫鬟们,用的还是跟去年一样的桂花油。”

        满殿哗然。

        沈玥的脸瞬间白得像张纸,指尖掐进掌心都没知觉。

        柳氏扶着廊柱的手一松,差点栽进身后的花盆里。

        皇后的凤目眯了起来:“账目副本可在?”

        “在。”顾怀瑾从袖中取出一本蓝皮账册,封皮上还沾着墨香,“臣让人誊抄了三份,一份送户部,一份送都察院,还有一份……”他望着沈昭昭,目光温柔得能化了雪,“给昭昭留着压箱底。”

        皇帝的龙案重重一震:“传柳氏入宫!”

        柳氏被带进来时,鬓发散乱,绣鞋都跑丢了一只。

        她望着顾怀瑾手中的账册,突然扑到沈昭昭脚边:“昭昭,是我鬼迷心窍!你替我求求王爷,求皇上……”

        “柳氏。”皇后的声音像根冰锥,“侯府的内院印信,你管了七年。如今证据确凿,这印信……”她抬眼看向沈昭昭,“便暂由昭昭代管吧。”

        沈昭昭接过那方鎏金印信时,掌心的温度烫得她一颤。

        金属的沉重与温热同时袭来,像是命运交托的重负。

        她望着柳氏瘫坐在地的模样,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管家不是掌权,是担责”,忽然觉得那方印信重得像座山。

        宫宴散时已近子时,月光漫过汉白玉台阶,像撒了一地碎银。

        风裹着夜露,拂过她微凉的脸颊。

        顾怀瑾走在她身侧,玄色大氅扫过她的裙角:“累吗?”

        “不累。”沈昭昭摸着袖中的印信,抬头望他,“倒是你,今日帮我出尽了风头。”

        “我不过是说了句实话。”顾怀瑾停住脚步,月光落进他眼底,“你查账时熬红的眼睛,替老夫人调药时沾的药渍,教小丫鬟们识字时写的字帖——这些才是风头。”

        沈昭昭的耳尖渐渐红了。风从檐角掠过,带来远处细碎的抽噎声。

        是沈玥的院子。

        “姐姐好手段!”沈玥的哭声混着瓷器碎裂的响,“你抢了我的宫宴,抢了我的印信,你还想怎样?”

        “闭嘴!”柳氏的声音带着狠劲,“明日我让人去联络陈记布庄的陈老板——当年你外祖父救过他的命,他不会不管!”

        春桃的身影在院外闪了闪,又悄悄退了回去。

        沈昭昭望着那扇映出两个扭曲影子的窗户,将印信攥得更紧了。

        母亲的残页上还有半句话:“管家的第一天,要记得——人心比账册更难管。”

        她转头看向顾怀瑾,他眼里的星光比月光更亮:“明日,该去内院库房看看了。”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