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耶路撒冷三千年》
你会忍不住爱上这座城市,它是人类的瑰宝。而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
——比尔·克林顿
耶路撒冷是神圣之城,它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
《圣经》上说:“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忧,也有九分在耶路撒冷。那么这座城究竟美丽又忧伤于何处?
它的美在于三千年来,不同教派、不同政见的人们把这里当做灵魂的归宿、梦中的故乡,用生命去争取和捍卫。它被屠城数次,却不曾毁灭它的圣洁,一次次地重建,一次次地崛起,它一直顽强地屹立在那里,如皓月当空,光而不耀,永不毁灭。
而它的忧是因为这座城市地处两大古文明交汇之地,在这里,两股文明形成一个漩涡,继而成为战场,战争把这座城市撕裂,搅碎,人民也不得不承载巨大的痛苦。真的再也没有比耶路撒冷更惨烈的城市了。即便如此,耶路撒冷如今依然有着令人着迷的文化古迹,悄然矗立。
作者将这三千年的历史分成了九个部分。当公元70年罗马人攻陷了耶路撒冷,开始放火焚烧犹太圣殿,全书拉开了它的序幕。犹太教、异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十字军东征、木马鲁克、奥斯曼、帝国、犹太复国主义……全书以1967年六日战争的悲剧结束。
古老的圣城耶路撒冷,处处都充满着神秘的气息。品读《耶路撒冷三千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巴比伦之囚”和“六日战争”
“巴比伦之囚”,犹太人世代刻骨铭心的奇耻之辱。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毁灭,连同犹太人心中的圣地——圣殿(史上称第一圣殿)也被彻底摧毁,而且约柜也就从此消失了。西底家在亲眼看着他儿子们被杀死后,又被挖了双眼,用铁链锁了去了巴比伦。除了留下少数最贫穷的人留在耶路撒冷做工外,大部分犹太人都被掳去了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
而最终使这个千百年来不停流浪,被欺压,被唾弃,甚至被屠杀的民族重回家园的事件是——-六日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开始奋力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 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六日战争不是宗教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也不是帝国主义征服。六日战争是阿以两个民族为以色列国的生存权而进行的一场拼杀。六日战争的意义不在于圣地,不在于领土,而在于每个民族生存的权利都必须得到尊重。这是让犹太民族热血沸腾的一天。
在耶路撒冷宗教迫害、生活艰辛、二战中遭大规模屠杀……所有这些理由,导致西墙的哭声啜泣不止。
三十年代初期全世界的犹太人有九百万人,十五年后只剩下区区三百万人。如果不是美英两国给犹太人担供避难所,恐怕这三百万人也会被杀得一个不留?
而正是这个一度没有国家的民族,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寄居世界各地,竟然没被任何一个民族所同化。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份信仰始终坚定不移推着犹太人不断前进,有国才有家,让这种正确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犹太人意识到在民族国家林立的时代,唯有属于自己的国家才能不被任意欺负。
苦难的磨练,信仰的力量,这就是犹太民族强烈复国愿望的基因。
信仰,它有种神奇的力量,给无助的人们以希望、以光明、以信心、以勇气。也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信仰,将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新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