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2024年省两会召开之际,传递基层呼声,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是基层工作的努力方向。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必须找准问题所在,通过“靶向施力”,有效破除基层治理难题。在此背景下,基层有四盼:
一盼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我国通过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但由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与全球主要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例如岩孔街道目前有农业经营主体9家,流转土地4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其余土地主要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鼓励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逐渐把我国农业从小农户经营模式引导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上。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土地资源和条件,搞活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吸引各种要素向乡村流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此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流转给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新的途径。
二盼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提质改造。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前些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完善了公路、电网、供水系统、农村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加强,但由于农村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以致后续维护上跟不上,例如岩孔街道辖区内的露天健身设施,经统计约有30%已经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但无匹配资金进行维护。一些基础设施也随时间推移和群众服务需求提升,已经不再满足发展需要。例如岩孔212国道,是城区通往岩孔的主干道,也是除高速外通往仁怀的国道,岩孔作为人口大镇,是金沙后花园及茅台酒厂高粱种植基地,承担着农旅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双重职责,车流往来密集,目前的212国道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因此加快对基础设施的提质改造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形成新动能,也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就业、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力。
三盼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要关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都需要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让乡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有计划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特色村落,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体育产业,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因此,应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注重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让乡愁留得住。此外,还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企业,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四盼持续深化生态建设成效。环境保障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宜居工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城市环境,让天更蓝、水更绿,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有些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还有待改善。如老旧小区多,可以说房屋和楼道很陈旧,街道也很狭窄、凹凸不平,整体形象不是太好。政府将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力度,推进乡村清洁能源、生活垃圾处理、水利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和监督,确保乡村环境建设与保护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