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我们讲到,孩子应该在家庭中获得基础的逻辑思维构建,这样才能收获健康的思维。其实这个获得过程就是真正的长大的过程。
怎么才能够构建逻辑思维结构呢?父母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构建逻辑思维结构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育式沟通。
其实明白了这个问题,就抓到了家庭教育的精髓。因为家庭教育恰恰孕育在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之中的。这种沟通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妈妈看见了孩子在握着奶奶的小音箱,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说:宝宝拿的是什么呀,宝宝拿的是奶奶的小音箱。奶奶平时用它来听音乐锻炼身体。妈妈这样沟通的时候,其实在不断地通过听觉给孩子传递信息。这样的沟通是非常具有效率的。
可能有的人说,孩子小,听不懂,说这么多干什么。其实恰恰是因为孩子还小,听不懂,才更应该清晰地跟孩子说话。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构建听觉适应性,让孩子从小对标准的语言表述有一定的熟悉和适应。等到孩子长大了,语言发育就会非常好。
如果妈妈看见孩子拿着小播放器,就跟孩子说:这个好玩吗,宝宝听话……这些言语的表达,不但无法帮助孩子构建ta的语言逻辑基础,还会让孩子的思维变得短碎,更不要提逻辑。
除了语言沟通,还有肢体沟通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比如,当妈妈要教给孩子认识一样事物的时候,妈妈可以握着孩子的手,一边指着目标,一遍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就会非常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关注他观察的事情。
因此我们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式沟通,拥有良好的教育沟通,有助于孩子收获更完善的大脑,也就是逻辑思维结构。
其实,在家庭中,家长要给孩子的最主要的就是正确的应对事物的方法。传递方式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沟通。
孩子只要生理上没有什么问题,在家庭中的视觉听觉、触觉都会有很好的发展。而孩子看到父母怎么做、听到父母怎么说、并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收获一些经验和对世界的认识,就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收获智慧成长,家长要做的最基础的事情就是和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沟通,和孩子用正确的语言沟通,和孩子有效的使用肢体沟通。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智慧之基础,就是在成长初期通过监护人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来构建的。而构建的本质方式就是通过家长和孩子每天进行交流,不一定时间非常长,但是一定要对思维成长有效果。
家长如果每说一句话就说不完整,表达意思还不能准确传递,那么非常需要学习教育式沟通。
如果家长们不知道怎么判断孩子的客观条件,进而决定什么话说得对,什么话不该说,家长就很容易失去陪伴孩子的意义。只能说是抚养孩子,不能说培育孩子。
尤其是家长的一些错误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对孩子思维结构构建造成影响。
具体什么样的亲子沟通方式是不对的?
下一篇我们讲一讲,家长实现家庭教育过程的障碍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