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高级中学 王建红
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 ...
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
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能会赢。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竞争者的状态,也是胜者的状态。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飞,时刻准备飞。
马云曾说:
真正的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看担当有多大,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关键技术。
而我要说:真正的勇士不是看平时分数有多高,而是面对高考是否有担当,有勇气。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是有担当有勇气之人。
今天与我大家的交流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考场总原则
第二部分:正式答卷(22题逐题谈)
第三部分:考场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从阅卷角度谈答卷
第五部分:检查策略
第一部分:考场大原则
1.放松、冷静、自信。
2.把握节奏,有条不紊。
3认真审题,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切记:
问什么答什么,先问先答,怎么问怎么答。
4细心答题,尽可能在试卷上留下思考的痕迹,写了的就留在试卷上,不要轻易划去。
切记:动笔就有分,绝对不允许空出白题。
5.选择题仔细比较筛选,使用排除法或优选法 做题。
6.在文字表达题上,要善于“开中药铺”,尽可能从多角度分点作题。
7.保持卷面整洁,不要连笔,字迹工整,切记“整洁、清楚、大小统一”的原则。
8.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无绝对把握,尽量不要轻易改动自己第一次写下的答案。
9开考前的5分钟干什么?
浏览试卷,对试卷做出大致判断,检查有无印刷问题,有无缺损。
看默写,并在心里做题,用好这五分钟,但不得动笔答题。
10.答题策略:
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自己最拿手一两个题目(如默写),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简单题不可大意。原则:“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11、答题技巧:
①拿到试卷(有题目的那张)先看作文题目,记住核心关键词,(看作文题目时,作文材料无论长短,都要用5-8分钟,勾画关键词,这样才不至于审偏题。) 因为潜意识会帮你构思的,在做其他题时突然想到的经典事例和名句马上在草稿纸上写下来,后面作文用得上的。
②做选择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通常是比较准的。最好做完选择题马上将答案涂上答题卡。
做选择题反对“知难而进”的做法,做不出,想了三分钟还做不出,就应该暂时放弃,先凭感觉选一个,做好标记,有剩余时间再做。因为有时所谓的难题是由于没有看清题目,如题目要你选出“不恰当”的一项,你总是在找“恰当”的一项,自然做不出;如果你先绕过去,一会回头再做,就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眼误” 。
12.重要提示:
选择题全部做完后马上填涂到答题卡上,不要等到最后交卷前来填涂!!!也不要做一题填涂一题,这样速度会较慢。没把握的也先填涂上去,在试卷上标记好,以便有时间剩的时候再做或检查。
第二部分:正式答卷(22题逐题谈)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阅读:(夺命9分)
(满分9分,答题时间约15分钟)
一般首先看文末的出处,大致确定论述的中心话题,帮助我们理清写作思路。读文本,可在试卷上大胆地画线和圈写,段首句前标出段序(段落序号1、2等),谁不画谁不写谁吃亏。由于高考试卷设计有答卷,又是电脑扫描答卷,试题形同草稿纸。(注意:不是在答题卡上涂涂写写)。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第一遍读完,大致理清思路。
第二步:浏览一下三道选择题题干,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针对全文还是某段,论证方面还是信息筛选、推断。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信息对位。边读边在与选项信息类似的文中句旁标出1A1B等,或在每一选项后注明第1段、第2段,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不论是四项读完拿不准答案重新选还是试卷做完后回头检查,都能为我们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
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
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
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满分12分,答题时间约15分钟)
整体阅读,搞清多则材料的共同话题,为第6题做好准备。非连续性文本3道题中,一般前2道选择题较为简单(与前面夺命9分相比,同样的分值,不一样的难度),重点在第6题主观题上,主观题分两类:
(一)多则材料间的异同比较(18年全国Ⅰ)、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比较材料的相异点。
(二)分析概括及信息加工(18年全国卷Ⅱ)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通读材料,提炼出三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然后分点作答,这种类型也是咱们今年考前练得最多的类型。
划重点:
1.强化对题干的审题能力。
2.答案具有层次感。
3.学会摘抄或转述相关词句。
4.根据要求,规范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满分15分,答题时间约17分钟)
注意分清小说还是散文。
(一)第7照认真读懂题干,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二)第8、9题为主观题。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 “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A.开头作用 文章开头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⑴设疑法(悬念法) 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⑵写景法 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B.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1.出人意料的结局(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更好地深化主题。
C、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1)渲染气氛。(1)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对比、烘托(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D、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4、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7、推动情节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E、表现手法的作用
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2)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F、过渡作用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G、线索作用
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H、人称作用
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I、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可参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注意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J、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角度) 特点+身份 ①借助情节发展(据情论人) ②借助议论性语句(作者的或者其他人对人物的评价) ③借助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2、人物形象作用 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某一类人的特点),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这一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B、揭示或凸显主旨 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了特别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④小说中“我”的人物分析a、故事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述说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通过“我”的感触揭示小说的主题。d、通过“我”的情感来突出人物形象
(三)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8、9两题均为6分,,6分题答案也至少应有三点,个别情况为6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满分19分,答题时间约15分钟)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选择题目和最后一个信息筛选题,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然后再读文段。看完文章立即做完10、11、12三题。 见到有加点画线的词句,马上在试卷上写出翻译,或者马上与后面的选择题给出的翻译或说法作对照,因为这种联系上下文的翻译,远远比看完全文临做题时才翻译准确得多。一时不懂,不必着急,放一放先读下文,也许读了下文就自然能明白,也可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实在不懂也没什么,一般不会影响答题,没必要钻牛角尖,命题者不会在大多数考生读不懂的地方设题。
10断句题:
注意断句的方法:注意对称句;注意句首、句尾常见的虚词的提示作用;
注意名词的语法位置。读选项,进行选项对比。
11古代文化常识
一、根据积累初步判断;
二、练习推断排疑解难。
注意:常见的常识仔细读,多项的列举认真辨。
12文意理解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全文把握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对关键词,比对增加或删减,比对相互关系。
13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1、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2、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3、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古今异义。
4、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
5、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6、组合成句子,文从字顺,符合逻辑。
14、15诗歌鉴赏题
(满分9分,答题时间约11分钟)
古诗欣赏重在理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用术语。古诗欣赏一定要看清题目,问什么答什么最重要。问抒发情感就答抒发什么情感,问运用什么手法就答运用什么手法,绝对不能答非所问。
1、注意诗歌题目和注释。
2、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3、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其象征意味。
4、评价要恰当,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5、注意准确运用术语。
6、如果无从下手,至少要按题目要求翻译诗歌。
①分析意境(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
②分析技巧(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③分析语言(明特色+列例证+析感情)
④炼字赏析(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⑤分析情感(点情感+明手法+分点述)
16、名句名篇默写:
(满分6分,答题时间约3分钟)
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一定要“回头看”。注意纠正错别字,注意错漏字。不要简化字书写,审清是描述式还是引导式默写。
语言文字应用(17-21题)
(满分20分,答题时间约20分钟)
17成语:成语意思是前提,考查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关注四类成语的积累:
①带有感情色彩的成语,连篇累牍、上行下效;
②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火中取栗、不刊之论;
③有特定使用对象的成语,如豆蔻年华。
④容易重复的词语,如令人贻笑大方。
18病句辨析题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③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④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⑤反问句及多重否定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⑥注意双动带双宾句子的搭配。
19 语句衔接题
语句衔接题的考查,不只是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同时还考查逻辑知识、标点符号、句式选用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考查。
做语句衔接题,首先要通读语言材料,判断表达方式的类型及特点,注意前后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然后分析整个文段的语言环境,结合标点符号分析文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保持句式与逻辑的一致性。如果是选择题,采用正选和反选相结合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
20应用文
应用文与一般文体从形式上来讲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格式上的严格限制,因此熟悉各类应用文格式应为第一步。完整的应用文一般包括称呼语、正文、致敬语、署名四部分。
把握语体风格,做到用语准确。书面语和口语要区分。不同的语体适应不同的语境,满足不同的交际需要。比如文言词语典雅、庄重,适合书面用语,在公文中使用;方言和俗语简明通俗,在口语或广播稿中使用。国旗下演讲语言要典雅庄重,广播稿则不必咬文嚼字,而因浅近朴实,通俗易懂。如“翌日”书面语,可用于请柬或通知中,但不宜用于广播稿中,广播稿则应用 “第二天”或“次日”。
文体不同,用语有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风格。通知请谏要求语言典雅庄重,而倡议书启事则需明白晓畅。比如“管子”、“打算”一次只能用于口语中,而启事中则应用“管道”、“计划”。
拟写内容要读懂,格式字数讲规范。启事第一行居中写明“××启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内容,交代事情的原委和目的,提出要求和希望,说明注意事项及办理程序等。正文下一行的右边写提出启事的单位或个人,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通知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的通知”。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多数情况下不用称呼)转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应写明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正文下一行的右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名称,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广播稿由标题、正文和结尾组成。标题多为一个标题,要求短小、实在、明白。广播稿的正文由开头和主体组成。开头应有吸引力,主体写广播的基本内容,应观点鲜明,层次清楚,感情充沛,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用括号。结尾小结亦可,号召也行,应简短有力、耐人寻味,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最后一句一般要向听众致谢。
寻招启事人不同,内容详略要区分。寻物(人)启事:要将物品的特征、数量、种类,或人的特征,丢失的时间、具体地点和联系方法写清楚,用语礼貌。招领启事:只写捡到的物品名称,不涉及具体的样式和数量,以防冒领,捡到物品的时间、地点要写清楚。
招聘启事:要写招聘的目的、对象、条件、待遇、联系方式等内容,用语要诚恳。征文启事:要写明征文的目的和意义、征文的体裁和内容、评选办法、截止日期、注意事项等。
21流程图或续写句子
除按一般性的图文转换和句子续写的要求外,特别要研究题中所给信息见的逻辑关系,比如仿真考试中的公务员报名,要搞清图右的信息维护有上下两个箭头的关联、选调生不缴费这些信息。
22.作文
(满分60分,答题时间约55分钟)(全卷检查5分钟)
①时间安排:尽量安排55分钟左右写作文。要写够 800字,850字效果最佳。
②一定注意审清材料的范围,核心词、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要高。
③观点大多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但要注意角度要单一而明确。
④要有充实的内容。论据勉强,只要注意和论点联系起来,也好过没有论据。
⑤真的写不完,只剩下最后五分钟了,草草地也要结尾。
⑥800最佳效果是5-6段。段落太少则显臃肿冗长,看 着头晕;太多则蜻蜓点水,给人浮夸空洞之感。开头结尾三、四行左右为宜,不要太长。
⑦注意表达停顿的标点符号一定不要放在顶格。
第三部分:考场上注意事项
1、及时填涂答题卡。做完选择题要立即涂卡。免得最后一道题做不出来,苦思冥想而忘记了时间,到考试结束时就来不及了。
2、不要误作“标记”。高考不许在答题卡上做标记。
3、草稿纸的使用要得当。一要清晰,二要精当,便于誊抄和检查。
注意:距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一定要检查涂卡情况。
考试终了铃声响后,要立即停笔。
考试结束后,不要讨论语文,思维立即转换为数学。具体来讲:
第一、拿到试卷通读一遍
首先拿到试题,要通读一遍,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高考在发卷后五分钟内不能答题,考生应先检查的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一定要听清监考提出的要求及更正错误之处。
接着将试卷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
第三、实在答不出的问题,干脆放弃
答不出的题,磨半天也是徒劳,放弃它,而在会做的题上确保高分,才是高考获胜的战术。那么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呢?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假如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碰上该放弃的题目,大致做题约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决定放弃。
第四、想不出答案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
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 无法答出问题时,还可预先列举与问题有关的一切条件,再配合需要来确认问题,将这些条件以各种角度来进行检查,也许能找到解题的“钥匙”。
第五、做不出来继续答下一个题目
一旦遇到难题无法再继续下去时,应暂时放弃,先做其他的题目比较理想,但是在做下一题时,先在做不出来的题目前做一个记号,可把题目所包含的信息要点和你已经进行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下次再重新检查时,可节省重新阅读该题内容的时间,省去了重复的思考。
第六、突然忘记时千万不要慌张
考试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来某个题目记得很清楚,可是突然什么也记不起来。这时切记不要慌乱,可以放松一下,也可以想想该项内容在书的哪一部分,这部分又有哪些等。
第七、抓住答题要点,不必赘述
有的考生答题时惟恐答不全,于是就把许多有关联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其实论述题、简答题是按要点给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该题的要点,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答题时要抓住中心问题,再拟出答题提纲,然后简单地书写。这样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第八、答案不是很确定,坚持第一印象。考试中常会遇到一题有几个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个是正确的情况,这时应选择先想到的那个接触一道题后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往往是我们因长期练习而产生的本能反应,选择它,正确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
第九、先审题后落笔,先思考后回答
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没有弄清题意、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以及所问的问题就急于下笔,结果答题出错或答非所问;或者看到题目与以前做过的题目类似,不认真思考就给出答案,其实题目的条件、问题、考察的角度已发生变化;对于一些答题,要先理清答题思路,再开始答题。
第十、检查试卷时,要变换思路
采取另外的方法论证答案,同时要自信,不要无端怀疑自己,将原来正确的答案改掉,匆匆忙忙另做一套错误的内容。
第四部分:从阅卷角度谈答卷
第一、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第二、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第三、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每天要改数百甚至上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老师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因此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第四、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
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毫不含糊。
第五部分:检查策略
在做完考题后,要注意检查答卷,减少不合理失分。
首先检查是否答完全卷,像前面可能有暂时搁置的考题。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空白。
其次应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如有的选择题目是单项选择题,只能选一个答案,而有的同学开始时在两个选项中徘徊,写上两个选项,而最后却未检查,造成失分。
此外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性原因造成的失分,如临交卷时凭一时感觉,不要轻易更改答案或圈去部分解题等。
默写和作文一定要检查,纠正错别字。不要乱涂抹。
总之,轻轻松松上场,有条不紊作答,沉稳冷静应对。
同学们,高三的每场考试我们都要讲评试卷,唯有高考不是。6月7日奔赴考场,你虽然单人单桌,但有同学与你并肩作战!我虽不在你身边,但我的心与你们同跳,我用爱向你们祈祷!
同学们,埋头读书十二年,就为等待这一天!高考的号角即将吹响,我们一起高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谢谢大家!
2019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