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跟朋友闲聊间,她问,“你喜欢看什么书”?
“看了蛮多,各种类型,最近在看啥啥啥”,我有种大脑懵然地说。
看了一些书,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联想起,居然连各分类都没有太多印象,除了少许记忆深刻外,很多已经开始模糊了。
那时内心里,对自己有种自虐式嘲笑——活该生活层次上不去啊。
似乎过往阅读时,确有被精彩的观点、精辟的思想所感触到,也写下些读书笔记,但终究没有多大效用。
我们知道的,大脑相比存储信息而言,更善于提取。在记忆学里,高效的记忆是把信息建立在具体的某个形象上,让信息跟形象进行关联。而大脑提取一个具体的形象是很容易的,跟具体形象建立了联系的信息一并就被提取出来了。
那些经常出现在大众生活里的成功人士,阅读量一年100本的比比皆是,况且这些知识被他们真正地发挥了作用。
2
周末,明媚的下午,阳光洒在阳台上,各种灰尘、污物在仰卧起坐健身器材、哑铃......上显得格外明显。
不禁地想,与健身器械一起被搁置的还有那健身计划。可拥有满身肌肉、强健的体魄的想法却没有被搁置,却成了打脸的现实。
当时想,朝九晚五的上班节奏,办健身卡有些浪费,干脆来个自备器械私人订制弹性的健身计划,腹肌、胸肌、肱二头肌......还是会有的。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关于健身的文章,其中讲小到哑铃的举法都很有讲究,稍微不注意都很可能使了蛮力却不讨好。
想到自己读书的情况,多半也是用了蛮力却讨不到好的效果。
健身房对于健身者的作用是什么,一是制定目标后,投入了相对应的资源;另外,你可以找到人给你指点一二,相比自己锻炼,有了更好地指导和反馈;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更可能把力用对,进而在同样的时间下更有可能练出接近目标的效果;此外,在志同道合的人群中,那氛围给人的劲头也是有好处的。
3
对于读书学习而言,泛泛读而效用低者跟学以致用者之间,或许距离就是差了这么一个“健身房”。
读而有效地致用,得有读的目标——哪个主题、哪个方向,定好目标则投入相应的资源。读了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场景,这就是多用,多用知识才能在大脑建立具象。顺着方向,还可以找到哪些人来给你指点,进而打破自己的理解认知边界,让自己能得到更好的反馈,毕竟人的行为改变是从获得反馈后开始改变的。在时间的维度上,如此读书恐怕就不是用蛮力了。
4
李小龙的健身故事,很多人熟悉。除了常规的高强度机械训练外,为了让肌肉达到更好的效果,他甚至使用过电击。当然,我们一般情况下不鼓励这样非理性的健身方式,但他却展示了一种特别的精神。
在创立新拳种——截拳道时,他不满足于自己不断研究、摸索出来的拳术,为了寻求更好的突破,更是用了打破边界极限的方式——采用激进的方式跟高手过招,以便从高手身上获得新解。
普通人经过“健身房”式的套路,能达到的档次只能算是优秀。那么即便已经相当厉害了,却依然强烈地不满足于存量的成绩,不断寻求打破边界,突破到新的境界里,这便是卓越不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