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句话、表述了道与德的关系,说明了“道”是怎样被揭示的,这里的“孔”是洞察与思通的意思!
“孔”字历史上有很多解释,如通达、空洞、大等等,唯独没有思通与洞察的解释,这与没有理解“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真正含义有关。
“孔”字从金文与小篆看,“子”字再加一撇或者“一飘带或者一发束”就是“孔”。“子”本义是婴儿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第一位、独占鳌头,“子”也代表水与智慧。在“子”上加一撇、一飘带或者一发束,可以代表有智慧的成年人;从“孔”字上面一撇、一飘带或者一发束位置与形态看,可以形象且生动看成一个成年人抬头在观察天,金文或者小篆“子”字上面方框就代表天,这样“孔”就有“洞察”的意思。另“孔”可以代表婴儿的囟门,即未闭合的脑洞,可以引申为打开脑洞、即思通的意思。
这里“容”有容貌与容纳两层含义,容貌可以引申表面、容纳可以引申内涵或者本质。
这里“从”跟从的意思,一前一后紧跟而来,引申为揭示的意思。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真正的含义是;洞察、思通“德”的表面与内涵或者本质,“道”就跟从“德”而来;即洞察、思通“德”的表面与内涵或者本质,是揭示“道”唯一的手段或途径。揭示了“德”与“道”的关系,说明了“道”是怎样被揭示的!
从孔与容的用法上看,古人对文字的理解与用法到了让人无比惊叹的地步,更是精妙绝伦!
对于真正中华道学很多概念与解释都必须重新认识或者颠覆性的认知,如玄学、无为而治、大道至简等等,特别是我们传统文化源头与真正中华道学基石的《道德经》、因中华文明无不是用道学或者阴阳学盖起的大厦!我只是在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