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房市又是涨价,又是限购,好不容易都满足了吧,额嘿~无房源可售!你说气人不气人!对于因为读书而走出农村准备扎根城市的人,房子是刚需,而在买房的时候,可能就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自己想要在城里买房,但首付肯定需要父母支柱;父母还想要在农村老家再修一套房子,也要花费类似于首付款的价格。
这个时候,父辈和我们能不能达成一个比较稳妥的处理方案,父母到底是选择先修房子还是先买房子?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就我身边的朋友,来跟大家聊聊这种情况。
首先我想要说说的,是我的朋友A,前年结婚了,老公是家里独子。在婚前,男方父母出首付买房。
父母也是很老实巴交和蔼可亲的农村人,本着以后和睦相处的本心,问了一句我朋友,“那这房子A要不要写你的名字?”我朋友立马顶了一句回去“你这房子不写我名字,婚后休想我住进去”。
就这样,婚前男方父母把首付款打到女方卡里,去买了写两人名字的房子。交房后,也是男方爹妈给钱装修。
现在他们都已经住进去了。因为男方年龄不小了,所以比较着急想要孩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去年我朋友掉了两胎。然后去年秋天她就辞职了,到处保胎养身体(貌似花了7-8万了吧,都是他老公的钱)。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工作。
前几天,她突然跟我们说:“家里老人要在老家修房子,还要修三楼,加上装修一起,要二十几万!想想多火大,修三楼干什么?浪费钱!我们当时买房子加装修,他爸妈一共才给19万,现在他们在老家修房子都要二十几万,二十几万丢水里了!”
本着宁拆十座庙,不坏一门亲的原则,我们开始劝她,老人有老人的想法嘛,辛苦了一辈子,肯定还是想有点拿得出手的固定资产,而且修新房子,他们住起来也舒服呀,以后你们过年过节回老家住也宽敞方便了。
听罢她又接着说:“他爸那天问我们,修房子你们出好多钱?”我们也好奇呀,修房子我朋友打算让他老公出多少钱?(我朋友之前上班并没有存到什么钱,而且又一年没上班,花钱养身体,她掌管的都是她老公的钱)她冒了句“没得钱出!保胎都不够,而且他爸妈之前承诺了,他们要修房子,自己出钱!”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背景情况不一样的朋友,昨天声泪俱下地给我讲述了家里父母,因为受到老家其他人的“诱惑”,在家修了三层高的楼房,花了19万,总共欠外债11万的事情。其实,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点都不惊讶。
先说说为什么爸妈一定要修房子:家里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妹妹;住的平房,只有两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堂屋(老家管客厅叫堂屋)加起来50平米的样子;房子岌岌可危,下雨天还会漏雨。家人的状态是:爸爸妈妈在家务农;姐姐大学毕业三年,有工作,但是无存款无固定资产;妹妹在县城里面读初二,正是花钱和长身体的时候。
姐姐觉得很难跟父母做沟通,因为开始跟父母商量,就着他们修房子的钱,在老家的县城里面,都能够买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了。(老家县城市中心房价4000;妹妹在县城读书,住的是舅舅家)但是父母还是一意孤行,硬要在老家重新花钱买了地皮之后,在上面盖房子。
而更加加剧矛盾爆发的是:妈妈之前跟姐姐说的,只有几万块钱的外债,在朋友的“威逼利诱”之后才坦白,欠了11万;而且房子是早就修好了的,但是一家人并没有住到新房子里去,还是住的旧房子,新房子用来堆放农作物和用具。
现在各个城市的房价飞涨,我朋友其实也动了要买房的想法。可能手里有点小钱,但要靠自己买房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是想着回家跟父母商量,看能不能支柱一下。
我不评判朋友的想法到底怎样,我想要表达的仅仅是,两个孩子都在城里,家里的亲戚也都在城里,但是两个老人自己,宁愿借钱,都还是要在家修房子。
父母为什么宁愿借“巨资”都要在老家修房子?老家,一年回一次,一次住几天,实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心思和精力去修一栋以后用处不大的房子--当然,这只是我们年轻人的想法。
老人家在老家生活了一辈子,落叶之后也是要归根的,他们希望老有所依。同时,别人家里都修了新房,这是他们辛苦一辈子成就的表示,他们不想也不敢承认自己这一生勤勤恳恳,最后却一无所获。不然,项羽怎么会被“如锦衣夜行”这句话给引入圈套呢?再有,眼界决定了,他们真的想不到把钱拿来投资,拿去买房,或者只是像现在很多有钱人一样,当收租婆。也或者他们能够想到这些东西,但思维的局限性让他们不敢冒这个险。
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老人害怕老无所养?是因为我们没有让他们有安全感?让他们觉得我们靠不住?还是觉得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没法适应?可能每个家庭都会有每个家庭自己的情况吧。只是,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支持老人家在农村老家修房子?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前半辈子为子女辛苦了,后半辈子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活,我们为什么,凭什么去阻止?再有,更多的年轻人要扪心自问,不支持老人家修房子,是真的觉得不划算,没必要;还是自己想要啃老,希望老人把修房子的钱拿给自己,自己去做想做的事?
或许,我们更多能做的,就是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让自己发光发彩了,父母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忧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