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说说让我激动不已的第二个书库。
谈到我的书库,为什么会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我终于形成自己的读书闭环。从《写作习得第208篇–读书历程》看到,我长期受困于读书的效果,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收不到反馈,犹豫要不要继续下去。这种状态下的读书活动,成为无底洞,吞噬时间和精力,却不会有任何产出,还会带来关于前途的焦虑。
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上,我很庆幸,能依次分步解决困扰我的问题。
第一步,阅读过程的标注问题。我优先选择kindle版本的图书,阅读过程标注任何引起我兴趣的段落,kindle成为我主要的阅读手段。其次选择PDF版本的电子书,OCR后阅读标注,阅读过程比较痛苦,很难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最次购买纸质书阅读,用笔标注,然后通过打字输入到电脑,这最后一步非常耗费时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标注的过程,实际是文字与大脑建立联结的过程,通过标注,把大脑能接受和想要接受的信息提取出来,作为对本书的理解。未被标注的信息,并不代表不重要,只是可能你已理解,或者完全无法理解,只好被略去。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对文字的标注重点也会有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他人的摘录。
第二步,标注的收集。标注存在kindle里,并不是终极的解决办法,kindle的翻页和查找速度,无法让人忍受,我希望有一天能把所有标注导入到电脑中。事实证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这个想法后,不到半年,我就找到一款软件Kindle Mate,完全满足我的需求。只需要连上kindle,点击自动导入,所有图书标注都导入电脑,十分便利!再进一步,把Kindle Mate当成标注管理软件,对标注用颜色分类也很方便。不过,那时我开始接触思维导图,认为导图形式的信息,更有利大脑习得,就没有利用Kindle Mate管理标记。
第三步,标注的整理和分类。首先,我要隆重介绍思维导图。我不是一个聪明人,记忆力也非常普通,上学时因此感到自卑过,只能以勤补拙获得好成绩,而且打心底认为用时间换成绩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和夸耀。我了解人的思维方式后,逐渐接受并不优秀的自己,开始对学习方法产生兴趣,努力探索使笨人也能变优秀的途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个途径,认同这个观点需要一点点进化论的知识,不得不回到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顶着一颗石器时代的大脑,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石器时代,还没有文字和数学公式,大脑对它们完全无感,只对图像和声音能产生深刻印象。因此,我们学习文字和数学时,要转化成图像,便于大脑学习,思维导图就是这个作用。
我使用的思维导图是Xmind,不仅用来整理图书标注,还用来记录日常生活,层次结构清楚,以图像呈现的信息,大脑愿意添加和回顾。相比之下,我添加到印象笔记或为知笔记的信息,常常石沉大海,实践证明,大脑对打捞毫无美感的文字信息向来没有兴趣。有去无回的信息,没有丝毫价值。,我只能放弃承载他们的工具。
和任何一个工具一样,我需要不断和Xmind磨合,找到使用它的最佳方式。最初,Xmind打给我最大的困扰,数据量增大时速度变得很慢,无法让人忍受,甚至我曾想换个导图软件。好在通过摸索,我终于摸清它的脾气,录入信息时不再一股脑放在一级目录下,而是分多层,多个表单,如此一来,速度不慢,而且信息更易查找。
我使用Xmind最频繁,也是最强大的功能是全文件搜索,能列出所有搜索结果。虽然Kindle Mate也有这个功能,但是我们神奇的大脑,就是喜欢Xmind的呈现形式,没办法,只能顺着大脑行事。
看着日渐庞大、分门别类的书库,我有充足的动力,阅读每一类书籍,让更多图书和我的书库建立联结,和我的大脑建立联结,形成独一无二,只属于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