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
——伯凡日知录
举例
(1)在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我看到过一本书中有关如何惩罚孩子的文章(外国人写的)。当时里面有一个方法就是做一个圆形、可以够一人站立的纸板,里面画上圆心。如果孩子犯错误的话,那就把这个小圆板拿出来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让她站在上面,站够一定长的时间。当时我看到这个方法的感觉是“挺好的”,万幸的是自己当初的拖延症比较严重,拖了很久也没有做出来一个这样的东西,所以这样惩罚的措施就没有实施。现在想来,对自己当时的那种暴力思维,很是后怕。为了让孩子变好,于是采用最残酷的方式来教育。为了让她学会爱,但是采用剥夺她被爱的权利来教育。缘木求鱼。
(2)“宝贝儿,我在做饭,需要你帮忙,帮我削根黄瓜。”我在厨房扯着嗓子喊外面玩耍的她。
“不……行……”她扯着嗓子回答。
“不行就不行,不帮忙就不帮忙,也没关系。”我回应。
“那你做的饭就不让我吃啦?”她扯着嗓子问。
“当然让你吃呀!”我笑嘻嘻的。
“你要是……我就……”这样的句式要谨慎地用。给你无条件的正确的爱。
(3)领导外出去别的单位学习,回来了以后就把别家的工作强度叠加起来扔给我们,而把别家的惩罚措施选一个最严苛的套在我们身上。这样子有三年,那个“别家单位”的业绩很不好看,我们才作罢。
领导有一句自己的格言:“先做着,每天假装假装,最后就成真的了。”假做真时真亦假,假到最后呢?
(4)以前看的一个问答。
说说你家宠物干的最吓人的事情。
答:当你早上睡醒,一睁眼,枕头上躺着一只死老鼠。
(5)你这孩子辣椒不吃葱不吃蒜不吃香菜不吃,你以后出去吃什么呀?小时候妈妈这么担心我以后出去上学吃不到饭。
现在的情景是:你好,有什么忌口的吗?
2.伤和害是有区别的,就像拔牙会伤到我们,但绝不会害我们。吃糖不会伤,但是吃多了却是一种害。
如果有些人因为你正当的划定界限离你而去,就由他去吧!
重建心理边界,再养自己一次吧!
——超级个体《三招,帮你重建心理边界(看破攻击、区分伤害、重建边界)》
——爸爸腿残疾,妈妈脑袋不清楚,生了一个男孩儿,同时抱养一个姑娘。现在姑娘工作,男孩在村里种田。25岁的年纪,从前年开始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偷拿家里一些钱,出去上网,切断和家里一切的联系,不回家。每次动用公安的力量找见,回来以后可以过上那么三个月,又上演。
每次孩子一跑,奶奶就在家里哭哭啼啼——她从小看大的唯一的孙子。每次回来了以后,骂两句,就结束了。孩子以前说过,感觉在家里没人懂他。这句话被大人看作是白眼狼的标志,伺候你吃伺候你穿把你养这么大结果你说没人懂你?以前偷钱,所以家长把钱看得更重了,这次出去倒是没偷钱,但是开始在网上小额贷款了,曾经一次借了800块,现在算利息一共两千块,本家的叔叔替他还了。这次又借了3000块,利滚利快6000了,又跑了……曾经也答应他的要求——自己去外面打工,结果是去了西安,待了有一个半月,花了家里8000块,身上生着湿疹病回来了。
我过得不好,都是你的错。这是他的思维方式。
放他出去吧,不给他钱,这是伤,不是害。
野心和能力不匹配怎么办?不甘心,你奋斗啊,折腾完了,没有效果,要么继续折腾,要么就安心吧。能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不容易。
今日杂感
“拿着去交费,出来结果下午来看,我下午上班。”
“好的,谢谢。”
“十点半到十一点来取化验结果。”
“好的,谢谢。”
下午17:25突然想起要去看医生……
……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句其实也可以表示一个人记性不错啊!
收到一个通知,立刻在日历上添加一个闹钟,习惯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