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关键词:观察、理解、感受
②今日感悟: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明星讲育儿经,其中有些部分和书中本章意思基本一致。家长看到小孩拿了自己家的钱去买东西,有的家长就会上去打骂孩子说他是个小偷,孩子就会极力反抗说自己没偷,其实这就是一种不理解。家长并没有理解孩子心目中“家”和“偷”的定义。孩子觉得我拿自己家的东西并没有什么错,哪怕那是钱,在孩子眼中也只是几张纸的东西。家长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拿钱那当然会产生误解,并且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可能这个孩子会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是个小偷很丢人。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位女家长带着四五岁宝宝去商场买东西,商场人山人海、你推我搡,孩子还一直在哭,家长无比烦躁,一路上不停的骂孩子,可孩子一直在哭。当家长气消的差不多以后她开始关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结果当她蹲下去的那一刹那她明白了,在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里全是成年人的屁股,于是这位家长把小女孩抱了起来,孩子也就没再哭闹了。
如果我们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担任的是家长的角色,该如何去避免这种情况?本章的主题就是观察,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合理的表达出来。或许我会说“我看到你从柜子里拿东西了,去干啥呀?”“下次拿东西之前记得跟我说一声哦”之类的话,从而在不会让孩子觉得难受的同时也对他进行了教育。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沟通。
如果我在这一类事件中担任的是“孩子”的角色,也就是被误会的人,我也需要去明白为什么别人会误会我,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释去消除误会。
我还关注到本章中其实也在透露着一点,就是不要去随便评论别人的短处或者是缺点,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先去提及他的长处和优点,并且是通过观察具体事件后,对其进行表扬,这样他就会觉得你在关注他、关心他,从而更好的拉进距离。对朋友对同学甚至这个人是你的下属都需要做到这一点。评论是评论,观察是观察,这两者在表达的时候界限一定要划分清楚,切忌混为一谈,不然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敷衍或者形式上的表扬/批评,把你的话当做耳边风。
总之,与人沟通时对他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肢体动作还是心里揣摩,引用书中的话“了解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问自己是否愿意满足他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