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文|梁爽 图|网络
01
欧美文化的私生子谷大白话出没在《奇葩大会》的第一集,前两天我又把这集回看了一遍。
他出场后说了自我介绍:
不同的人对自己有不同的评价,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非常不务正业的人。
我大学的专业是中医,跑来做英语视频的翻译,非常地不务正业。
这两年我更加变本加厉地不务正业,采访了很多欧美的明星,做了很多访谈的活动,我在不务正业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机会。
我是谷大的微博小粉丝,特别喜欢他那种对欧美文化掘地三尺的死磕精神,以及将英语口语趣味性地进行本土化的翻译理念。
以前就听说,现实生活中的谷大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一家出国留学培训机构任教,他周围的人几乎不知道他就是传说中的“谷大白话”。
他热爱英语,就把翻译英语视频,作为给工作生活减压的神器。
为了“减少穿越语言壁垒时下里巴人式幽默的内涵损耗”,混迹在教师队伍的猎奇分子谷大白话,开始广泛涉猎外国新闻、国外八卦网站,由此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梗、八卦梗和艺术梗等。
我边看节目边感慨,谷大白话未免也太谦虚了吧,这哪里叫“不务正业”,这叫“不只务正业”,毕竟人家原先的学业和全职工作也是做得很好的。
02
许知远有一篇文章叫《小职员》,文中出现了一些“不只务正业”的典型代表:
像是改变人类心理结构的弗洛姆,在日常生活中是个尽职尽责的小职员;
爱因斯坦在他的26岁时,是专利局的三级技术专家,他挺喜欢这份工作,除了稳定的收入,还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有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还有位列我最爱作家top3里的卡夫卡,也是在一家工人意外事故保险所做了14年的办事员。
Wuli卡夫卡一直信奉“写作是一种祈祷的形式”,他觉得以写作为职业是可耻的,自己需要一份与文学毫无关系的工作。
白天,我卡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工作人员;晚上,他变身成一名荒诞主义的伟大作家。
他的另一位作家好友,先是觉得卡夫卡选错了工作,为这位天才浪费了时间而深感遗憾;后来他也不得不承认,“卡夫卡从事务所工作的经验中,获得了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认知,也获得了他那怀疑的悲观主义”。
当然,我不同意许知远老师说的小职员们“过的是一种将生活严格区分为精神与现实两种状态的人”。
毕竟在我周围,我看到很多“不只务正业”的人:
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以兴趣或者经济为驱动,积极地去开辟其他领域,像是商而优则仕或唱而优则演那样,去学习知识、缤纷生活、拓宽眼界、获得乐趣。
03
之前我们公众号后台,有个妹子问我和庆,她说她工作比较轻松简单,时常感觉到无聊,甚至苦恼,问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我和庆轮流回复了这个妹子,我俩都是那种白天上班,晚上码字的写作爱好者,我不知道庆具体怎样,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
我上班的路上尽量想工作的事,下班的路上切换成想写作的事。此外,高频阅读、体悟生活、休息锻炼、美食美景,一个都不能少,所以这个妹子的苦恼我巧妙避开了。
有句话说“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瞎忙也可会忙出其它神经病来。
如果能以爱好或者特长或者好奇心为圆心,在“务完正业”后,扩宽生活半径,伸展见识维度,生活是会给你隆重打赏的。
在我看来,“不只务正业”的好处至少有2个:
一是:让未来的自己减少未知风险
我记得在同一集《奇葩大会》里,李开复老师也来讲人工智能的问题,说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就会出来与我们抢工作了。
《罗辑思维》也讲过,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可能在AI出来抢你工作之前,“不只务正业”这种修了社会双学位甚至多学位的人,已经先把好的机会都抢走了。
二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埋下伏笔
赵星在广告公司时就坚持写作,后来出了几本畅销书;朋友说她的会计表姐,下班后在给附近的健身房当私教;我以前同事业余在网上接画画的活,弥补他报志愿时被家长反对学美术的遗憾。
他们下班以后肯定也累,但在兼顾身体与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开采出其它值得自己去投入的方向。
这样会减少你胡思乱想的概率,缓释你的不安全感缺乏症,接触到更多有意思的小伙伴,收到更多改善生活的收入,练就1~3项万一行业垮了自己也能活得体面的技能,说不定还能找到心中挚爱的行业,攒够沉淀就能华丽转行。
最最关键的是,在不断求知探索的过程中,召唤出一个潜力无穷、生机勃勃的自己。
一生悬命只做天妇罗的匠人早乙女哲哉值得歌颂,一辈子不断斜杠化(画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地理学家)的达芬奇同样流芳百世。
其实,“精务正业”和“不只务正业”这类比较踏实的人,被生活重重打赏的概率更高,至于选择哪种,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情况和想法。
多少“不只务正业”的人生,看着苦,其实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