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朝华读书
文|学长
参加线下活动,你会向别人学习吗?
前几天应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一下线下的文案训练营的活动,路上有点堵车,到的时候已经开场了,怕打扰到别人,自己就从后门进入到了会场,坐到了角落里。
讲师看年纪不大,30岁左右,洋洋洒洒的讲述着自己的过往业绩,台下的观众听的是如痴如醉,时不时的爆发出来阵阵掌声。
活动主题是,关于如何快速写一篇令人惊呼的文案。
说实话,对于这类培训没多大兴趣,只是碍于朋友的面子,去捧个场。
有人可能会说,你可以不含敌意的拒绝啊?
是的,我可以。但为什么我没做,等下告诉你。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间,休息15分钟。
大部分人从洗手间出来后,要么坐回原座位,要么三五成群的聊着天。
突然,一位长相略显青涩的小伙向我打招呼:师哥,你旁边的位子没人坐吧?我可以坐这个位置吗?
只见看指着离我最近的那个座位说到。
我:没人坐,你可以坐。
很快,休息时间结束了,活动又继续开始了。
不一会儿,小伙偏着头对我说。
小伙:师哥,怎么称呼你呢?
我:叫我学长就行,你呢?
小伙:学长,你叫我,小程就行。学长,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我:可以,不过,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向我问问题?
小程:因为刚刚我看老师在讲一个概念的时候,问大家听明白没有的时候,你轻微的摇了下头,我感觉,你应该有比老师更好的答案,所以,想问下,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怎么样子的?
我:哎呦,没看出来,你学习的方式挺独特的。
你的学习速度是骑自行车,还是坐高铁?
小程:学长,我回答完你的问题了,你现在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了吧?
我:没问题,刚刚老师讲到那个点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反应,好像大部分人都没有听明白,只是一味的点头,脸上的表情还是不理解。
我个人认为,老师只是提炼出来了一种维度的认知,而这个维度的认知,可能大部分来参加培训的同学来说,太高了,达不到。
如果是我,我会再给大家至少2种维度的认知,也就是说,大家目前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想的,这中间的差距在哪里,如何用逻辑推导到这一点。
小程:学长,你真是高手,得向你多学习。
我:呵呵,高手算不上,因为我也是一名讲师,我也经常接咨询和做培训,所以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不过,说到你,你这学习的独特性是怎么发掘的呢?
小程:说来话长了,其实我每年都至少会花至少2万元在培训上,参加了不少培训,但是进步速度太慢了,因为我感觉太吃亏了。
我:太吃亏了?
小程:是的,有些培训两天一夜,就要几千块钱,其实说实话,两天一夜这课程安排的密度确实够大,但是吸收率太低,很多都是听听当时激动,事后不动,再过上一个月后,基本上都还回去了。
后来,我在培训中也和其它同学聊过,他们也一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问过一些老师,老师说,你积累不够。
没办法,只能自己摸索,最后,我发现,每个人是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参加培训的,其实有一类人,才是我的学习对象。
我:哦,哪一类?不会是像这一类吧?
小程:学长,你说对了,说的就是你。你下次可以观察一下,只要是在培训中,坐在角落里的,面部表情变化不大,偶尔会有一些下意识的动作,比如:摇头,眉头紧锁、身体往后靠……
这一类人,可不是简单的来听培训,他们才是真正的学习者。
他们,会把台上的老师看做对标对象,从课程设计到流程设计、PPT内容、服务流程、台下观众情绪的调动,都和自己做对比。
这哪是听培训,这简单是一边动手拆解,一边学习,而且可以迅速提高。所以,每次培训,我都会发现几个这样的朋友,然后会参加他们的培训,和他们成为朋友。
这样,我参加的培训质量越来越高,进步也越来越快,人脉,那肯定不用说了。
别人的学习是骑自行车,而我,差不多算是坐高铁了。
有些问题,老师明知道答案对你无效,还会告诉你,为啥?
遇到这小程这样的朋友,算是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成长是相互的,因为我也从别人身上学了一招。
而且,从小程的经历,我知道了有些讲师不愿讲的“秘密”。
它就是:
有些问题,老师明知道答案对你无效,还会告诉你。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他这样做至少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教学目标的需要,第二个为了满足你立刻马上想到答案的需要。
如果老师不告诉你答案,说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目标是错误的,所以,他肯定会给你一个答案。
但是,如果说老师给的答案是在没有了解你自身的情况下,在没有超出课程设计的情况给到你,差不多都是无效的。
没有了解自身肯定是不能给出答案的,为什么超出课程设计的答案也是无效的?
因为,每一次的课程都有主要目标对象,而你,可能不是主要目标,是个例外。
为什么这样子说?
每个人都有购物的经历,尤其是大部分的女性朋友在网上都有买衣服的经历,请问,穿在模特上的样子和你穿的样子能一样吗?
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指标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而培训对象的指标是不清晰的,而你,可能就是例外的那一类人。
所以,有些时候,老师给的答案,可能不适合现在的你,你要知道中间的差距在哪里,如何设定目标去弥补这些差距,这才是你要真正思考的问题。
其实,要满足你想要答案的那颗急迫的心。
为什么?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大部分人以为拿到答案就等同于解决问题,他们追求的是拿到答案的那一刻的心理满足,而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
当他们一旦拿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停在心理满足这个点上,始终不会往前迈出那一小步。
真正的老师,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告诉你怎么做,也不会一次性告诉你,这样做就对了。
真正的好老师,都有一个标配的动作
真正的老师会怎么做呢?
真正的老师,都有一个标配的动作,那就是持续跟踪。
什么是持续跟踪?
往往不会一次性告诉你解决方案。
会告诉你,你先这样子做,在做的时候,注意这几个点,第一是什么,第二是什么,第三是什么……,等你做好一步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子做?
因为任何问题,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解决方案也在不断的迭代和升级中的,就如同人的身体一样,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
你身边有这样的老师吗?如果有的话,希望你可以分享一下他的独特教学模式,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点赞最高的同学,会收到学长精心准备的一份成长精进礼包哦。
用阅读丈量世界
欢迎关注——朝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