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立的孩子一定是有着满满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就像我们故事当中的鸡蛋哥哥一样。
虽然说他一开始不愿意长大,但是呢一旦蛋壳被打破,他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他自然就会迈上他独立成长之路。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鲍尔比认为呀,生命当中的第一段关系也就是跟妈妈的关系。决定了我们日后能否幸福。
嗯,约翰鲍尔底是谁呢?约翰鲍尔比他是英国的一位精神分析师,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心理学家
他发现啊当婴幼儿和养育者通常是他的母亲分离之后会表表现出极端的苦恼情绪,出现痛苦的表情。依恋理论也由此产生
其实什么意思啊?依恋大家就可以把它理解为不想和亲近的养育者分离,分离会让我们产生痛苦
通常在生命初期,我们不愿意跟和自己最亲密的妈妈或者爸爸分离啊,这是因为呢我们人类的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
他需要周围的人爱他,关注他,保护他,他才能够去延续生命,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
依恋的模式呢,总结而言,有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
其实0~三岁是孩子跟母亲形成安全依恋的一个关键期啊,三岁以前是非常重要的,而爸爸的陪伴作用在三岁之后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一下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啊,会告诉你孩子在不同时期他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那大家知道安全型依恋有怎样的特征吗?我跟大家说一下,你们也可以检验一下。你们自己是安全性还是不安全型啊?
安全型的依恋有以下这些特征,就是什么是有安全感的孩子?妈妈在身边陪伴着他,他很快乐,也很轻松,很愉快
如果跟妈妈短暂分离,他会表现出痛苦和难过的情绪,但是他能够很快的从悲伤当中走出来,恢复平静,继续玩耍或者是做游戏
而当妈妈再次回到他的身边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明显的接纳和愉悦,继续来跟妈妈一起游戏和玩耍,不会担心妈妈再次离开,这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
那么情绪稳定,性格乐观,我相信所有的妈妈都想有这样的一个自信,有安全感的孩子。
或者说这样的孩子他会跟对孩子会哭,但是很快可以安静下来,大人回来以后孩子会很快乐的去迎接,然后继续玩儿
其实我们这一生都在依恋模式当中,我们早期跟父母,然后是跟自己的同伴接下来跟自己的伴侣,还有跟自己的子女,其实一生都在依恋的模式当中。
那么不安全型有回避型,反抗型,矛盾型,回避型,就是我们也称为冷漠型的孩子就是妈妈离开之后再回来,这个孩子表现的很冷漠,拒绝跟妈妈亲近
当然妈妈走的时候她也不会太悲伤,这样的孩子非常冷漠啊,我们称它为回避型依恋
还有一种叫反抗型,就是妈妈离开身边就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哭闹情绪,长时间的哭闹,谁安慰都没有用。然后妈妈再次回来之后呢,他还是非常难以安抚,激烈的苦恼,这种叫反抗型。
还有一种叫矛盾型妈妈离开身边以后呢他非常的痛苦,但是妈妈回来以后他又不理妈妈,似乎是在惩罚啊妈妈的离开。
然后妈妈如果再次离开,他又会去强烈的哭闹,就是妈妈回来了她不理妈妈,走了他又很痛苦,很纠结,这种是矛盾型
刚刚我们说的是鲍尔比后来有一个人发展了他的理论,这个人叫安斯沃斯,也是一个心理学家
他发现呢?安全型依恋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他给予了宝宝被守护的信心,进而让他去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所以如何来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应该就是我们关注的话题。那么首先第一,对宝宝的需求保持敏感。保持敏感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宝宝如果对你发出信号,你要迅速反应,宝宝哭了,你可以不马上给他吃奶,但是你要马上回应他。哦,宝宝饿了吗?妈妈马上就来啊,你要对宝宝的需求保持敏感。
然后第二,你要有温柔理解的态度啊,可以通过亲吻,拥抱,抚摸这样的身体接触,让宝宝感受到来自于妈妈的爱。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忙碌的妈妈有时候会把不良的情绪,消极的态度带给孩子,尽管你们的心里可能都很爱宝宝,为宝宝付出很多,但是这种冷暴力有时候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要享受跟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好,那科学研究表明有两个家庭活动跟宝宝的成就感是密切相关
一个是与家人一起共进晚餐,还有一个是为宝宝大声朗读,亲子共读是一种高质量的亲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