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爱里相遇的云夕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打造朋友圈。
依稀记得这门课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当时她在群里埋钩子,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关注这门课。
从她的筹备和正式讲课,又学到了几点:
1. 提前预告,引起期待。
2. 课程逻辑遵循黄金思维圈,先解决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再解决怎么样。
言归正传,为什么要打造朋友圈?
朋友圈是个人的永久广告位,是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他人能从你的朋友圈里了解到你是怎样一个人。你的与众不同是让人记住你的关键。发圈说白了就是打造你的人设,你的个人IP,让你在圈子里更有影响力。
什么是影响力?影响力就是让人认识你、了解你、花钱需要你。大胆地把自己展示出来,多曝光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积极互动,慢慢建立信任。当你有产品,经历了认知、认同阶段,在向认购阶段迈进就不那么费事了。关系是一切,一切都是关系。即便不卖任何东西,你自己就是商品,把自己的朋友圈经营好,是不是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呢?
可能有人会说,发个圈还有这么多事,真麻烦,真功利。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想法,就想任性地想发啥就发啥。记录自己的成长,把朋友圈当成日记本不好么?我发朋友圈只想记录生活,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
不过,世界那么大,多了解一点别人的套路不好么?知道背后的逻辑之后,依然有选择如何发的权利,不是么?只有知识面更加宽广,才有辨别的能力。大脑要开启绿灯思维,保持极度开放,灰度认知,黑色决策。
如何打造朋友圈?
想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能提供什么差异化价值,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坚持发圈记录。
世上能坚持的人很少,坚持这条道路并不拥挤。先给自己设定一个100的目标,坚持每天打卡。
最近我在践行100次复盘。因为很多东西听了也就听了,没有办法在脑里心里多停留一会,白白浪费了时间,自己也没有多大改变。要求自己复盘,促使自己深度思考。一开始可能没啥想法,但只要去想去写去行动,一句话都可以。只要开始行动,慢慢地就会越来越有思路,想得越来越多,写得越来越好,慢慢形成滚雪球的效应。每天一次复盘,还提高了思考力、写作力、时间管理能力……输出倒逼输入,学习-复盘-学习,形成闭环。
发朋友圈有4个黄金时段:早上7:00-9:00,中午11:00-13:00,下午16:00-18:00,晚上20:00-22:00。
明确了发圈内容、时间,到底该怎样发朋友圈,怎样发效果才更好呢?朋友圈文案写作能力又该怎么提高?这些云夕老师会不会在23-28号的课程里讲呢?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