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正蒙〉日记173。2020-12-27》

《金文成〈正蒙〉日记173。2020-12-27》

今天是庚子戊子甲辰,冬月十三,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

三十篇3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惮卑以求富,求之有可致之道也;】

    船山讲解说:"此小人之设心则然。"意思是说,这种"唯一"价值观,对于小人来说是"当然"。

    所谓小人与君子,在讨论思想问题时,可以解释为表象的思维模式与层次丰富的理性思维模式的区别。没人愿意自愿成为一个小人,即使一个人可能也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君子。

    那么,客观的说,小人之所以以小人的方式活着,就思想表现而言,比较典型的就是这种"唯一"价值观,折射出其思维的单调性、矛盾性和困扰及其碍阻不通的性质,日子久了,固化下来,就成为一种样态,中国文化上将其归类为小人。

【然得乃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

    船山讲解说:"此谕小人,使知返而自安于命。"显然,这句是在开解小人,使他了解,除了他生活于当然中的世界之外,还有"应然世界"的存在。使他"知返",即,找到走向应然世界的道路。"安",使他的生命状态找到自在的安。

    "自安于命"很容易被解释成与其本义刚好相反的庸俗的含义,即,"你要认清自己的卑贱,不要去做无望乃至于无谓的挣扎,接受宿命的安排。"——这,简直了!

    阿伦特作出过一个富有启示的有益于拓展思路的区分:社会性的财富与个人性的财产。显然,日常谈论的"富"往往是指个人财产,最多再上升一个层次,我们公司的财产。这种"日常",使话题范围和层次局限于此,则价值评价不出个人与财产,相对地,谈论创造社会财富的话题反而变成陌生的东西。

    须知,人的世界取决于他的关注点。所谓关注点指的是重心放在哪个领域和层面的问题。我们学习圣贤教育就是致力于切换关注点,提高生命重心。

    比如说,横渠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不是文学修辞而已,这是在告诉我们,由自然的个体的感知提高为感知天地万物以及社会人群之间的普遍联系,这种提高,不可能是先天和自发具有的,这是人作为一个类所特有的教化与修养的结果,也是一个君子特有的教养的体现,否则,凭什么说"是一个读书人呢"?凭你赚了多少钱,拥有多少财产吗?凭你拥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吗?

    黑格尔在《法哲学》序言中说,世界不是自动的向我们展示和谐的,这取决于我们正确的看待世界的能力,否则,世界就不可能令我们满意的向我们显现,世界一定好像包含着无穷无尽的不可把握的矛盾的异己的因素导致我们的绝望。

    也就是说,绝望源于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请问,这种绝望导出的是什么呢?虚无对吗?价值的虚无导出的又会是什么呢?欲望对吗?

    源头在世界观与价值观。

    当年,师父一上手即以做人二字教我。自此以后,时时思考何谓做人,如何改变,如何保持等问题,这条路,走了七年,直到最近,看了一段曾仕强老师讲做人的话题,他说:"在涣散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重新恢复我们应有的价值观。做一个人,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而已。"这句话出现在我恰好理解它的内涵的时候,就成为点醒与印证。

    人就是这样,并不是因为有人说他是对的他才接纳你,也不是因为有人说他是错的他才接纳你,这两者都不是目的本身,因为目的在于走向真相。

    为了获得真相,人类殊死搏斗,从未停息,可见,当我们说这世间最稀有的不是别的,就是真相时,并不会受到不公正的责难。因为真相从来不是一个陈死的东西,而是"流动和燃烧的东西"。(《逻辑学·概念论·前言》。

    大禹闻过则喜,子路闻过即拜,他们所喜所拜的并不是过错本身而是由此走向真相——几乎所有的求知求真求道的过程,都要经历这样的历程,且需要这样的环节,如果不曾经历这些曲折,就难以建立起自身自主的威力。所谓自主的威力即指自身建立起来的否定性,若不能建立起这样能动的否定性威力,就不能扬弃原始的东西而发展为自在的东西。

    迈出这一步,往往需要明师。明师或者说人师是与经师相对而言的。什么叫经师呢?经师指的是传授经验和形式知识的老师。什么叫人师呢?就是点醒你的那个人。

    明德迁善,自安于命。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张载集》张载著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著

《诗集传》朱熹著

《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撰

《诗广传》王夫之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