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写作中的因果判断 P383——P411
这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
一、防范假性因果的新闻诱惑
二、简单的单一归因,粗暴却无力
三、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四、相关性与因果性
五、避免过度阐释特殊个案中的因果关联
六、跳出逻辑上的“幸存者偏差”
七、关于因果的一些错觉
总结
1) ]我们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最直观的理解,是寻找他们的因果关系。道理跟因果密切相关,讲道理,就是找一个原因,或者分析某个原因索导致的结果。
2) 很多人对因果判断的思维都存在着一种单向、单一、线性的认知模式,而看不到问题的多元性、复杂性、条件性和矛盾性,看不到两个事物之间双向、多元、耦合、非线性的复杂关系。
3) 人们习惯迫切和单一地归因,简单粗暴,一个解释,一目了然,手持简单的原因,就仿佛掌握了事实的全貌和发展逻辑。每个人都固执与自己臆想的单一原因,站在道德高地和逻辑高地,自己人就没有了交集,谁也说服不了谁。
4) 评论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数据背后的数据,看到数据的另一面。
感悟
1) 俗话说“事出有因”,就是发生的事情必定有它的原因,我们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就必须要把握引起事情发生的“真”原因,排除各种“假”原因的干扰,有些“假”原因从表面上看来更合理、更符合事实,给人一种迷惑,这样的因果判断往往是错误的、有偏差的。实际上只有经过仔细分析,“假”原因背后才隐藏着“真”原因,才是真正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因果判断才是正确的,符合事实的。
2) 在一个新闻发生后、原因尚未了解明白之前,千万不要马上下结论,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很多人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想尽快弄明白事情发生的真相,于是就凭借自己的直觉或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一个结论,就自认为掌握依据,有了判断。其实这样的判断、这样的依据是不可靠的,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因为事情还在发展、变化中,一切都是未知数,这个时候贸然得出的结论必定会出现问题。这时候人们必须耐着性子,等待一段时间,待真实情况弄明白之后,才可以进行判断,这样的判断才是准确的、可靠的。
3) 评论员要有能从新闻的背后看出问题的本质的本领,不要被新闻本身表象所迷惑,只有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本质,从本质中提炼的数据才是真实可靠的,这样的数据才有助于我们得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