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赚钱是每个时代里永恒的需求,那么IP就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最近我研究的课题,就是「IP」跟「赚钱」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IP?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过来叫「知识产权」。「知识」是一种信息,「产权」是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大白话讲,你拥有对这份信息的合法使用权,这就是IP。
如果我们把「信息」继续往下推导,你就会发现信息是用来传播的。「传播」,就是对符号的编码和解码。大脑「编码解码」的过程会产生「印象」,把「标签」贴在上面,就是「牌子」。
而「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牌子是用来跟公众建立关系的,简称「公关」。「关系」,是彼此期待对方承担的角色。「角色」,是一种人物设定。
想要达成「人物设定」,内容就要进行筛选。「被筛选过的内容」从哪里来?从「文本写作」中来。文本写作背后,不仅需要一个人有长期的思想积淀,背后还反映出这个人的「价值观」。
如果把价值观拆分成“价值”和“观”,价值=事实,观=观点=标准+评价。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所以,「价值观」=「事实」+「观点」。
我们把上面的推导过程梳理下,你就会得到这样一条链路:
「IP」➡️「信息」➡️「传播」➡️「编码解码」➡️「印象」➡️「标签」➡️「牌子」➡️「品牌」➡️「公关」➡️「关系」➡️「人物设定」➡️「被筛选过的内容」➡️「文本写作」➡️「价值观」=「事实」+「观点」。
如果把上面的流程按照可控程度划分,你就会发现:
【完全可控】:价值观、文本写作、被筛选过的内容、人物设定
【半可控】:关系
【不可控】:公关、品牌、牌子、标签、印象、编码解码、传播、信息、IP
关系为什么是半可控?关系,是彼此期待对方承担的角色。关系的本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焦虑。关系确立,是双方共同确认的结果;而关系结束,只要一方确认就OK了。每个人只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别人。
放下半可控和不可控的部分,把所有的经历放在可控的部分,你就会发现「价值观层面的吸引」,是IP的基因。为了把价值观这个基因显现出来,就离不开文本写作。
比如拍摄视频,得有脚本,脚本就是文本写作。即便是普通说话的内容,本质上也是文本写作。音频、图文这些形式,还是离不开文本写作。所以不会通过写作持续输出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在未来会超级吃亏。
如果你的IP想进行商业变现,你就要筛选市场需要的内容,跟产品结合,持续输出,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