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的日子,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处理常规事务、尝试点新东西、下班地铁耍手机看看有意思的电影书籍等,回到家吃饭后,和娃出门玩耍。
你说这样的日子无聊吧,但是嘴巴偶尔也会吃新鲜美食,眼睛也会看意想不到的美景,脚步也会踏向未知的路面,在早起跑步光影之间,在夜晚女儿静谧的侧脸,好似稀疏平常也弥足珍贵。
你说这样的日子不无聊吧,日复一日,两点一线,年轻时生活冲动、未来幻想的时刻少了许多。也算时光河流推着我,不知不觉拐了个山坡,入了海流。
忙碌工作日的抬头一撇,环顾办公室四周,仿佛看到十多年前,突然我在垒起高高书本之间抽离出来,环顾教室埋头苦干的同学,想到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轻松的日子?
可是生活,本身就没有一劳永逸的轻松日子。
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本质,我们每个人都有点像西西弗斯,重复着搬石头。
学生时代的石头是学业,考试。
成人时代的石头是家庭,金钱。
想象中,我以后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殊不知,我想要的生活,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生活。
每天出去旅游?会不会有厌倦?不得而知,没试过。或许我会爱上那样的日子,但是钱包目前不允许,不代表以后不允许。就像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以后的自由。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现在还是很多困惑。只是发现很多困惑,没有标准答案,无需看别人的做法,只需关注内心感受,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
之前散步和伴侣讨论,到底什么生活才是好生活?
自由。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选学校选工作,如果自己更有自由的选择权,人确实会幸福。
现在的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光这一点,我就有足够底气称得上自由。
早起7点跑步半小时,买了爱吃的酸菜饼,回家给女儿梳头发整理书包,做了自己,又和女儿快乐相处。化妆时再和伴侣打趣片刻,出门前和婆婆聊聊家常,地铁上选择感兴趣的书和AI新工具视频,累了就闭目养神。
我虽然不能全部自由,当然全部自由随心所欲是个伪命题,毕竟人都在有限条件下活的自由才最真实。我已经实现小事吃饭穿衣出去玩自己做主,想参与的大事工作定居卖房子也能自己做主,自由度已经完胜99%的人了。
所以说,生活一半苦恼是大脑不经过思考就得出结论的误导,仔细想想,看到别人出去玩就对比自己多惨,殊不知别人钱包扁扁,听到某些伤心事或八卦,大到社会结构有问题,小到小概率车祸事件等等。这些事儿不是太远就是概率太低,和自己没关系。
想通了,想办法把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好,就是最聪明的人。
健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