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名称的翻译上,中英翻译一直都显得很有趣。英文本身意思简单明了,却在部分场合表达不了更深层次的意思;而中文却能很好地弥补该方面的不足,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栗如:inception。在牛津词典里面解释为:开始、开端、获得证书。直接翻译过来狗屁不通,估计看到这名字就蒙圈了,表示没看过。不过,翻译成了盗梦空间,相信蒙圈的人都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它。”不仅b格瞬间提高,连内容都感觉深刻了不少。
再举个栗子,恐怖电影:It。初看名字直想骂mmp,it是什么鬼?片方表示,it确实是个鬼。我......。个人更喜欢其中文名:小丑回魂,瞬间有种惊悚恐怖的感觉,对电影有个大概的窥探,并勾引起观看的欲望。高低立判。
就如现在标题党一样,虽然我和你们都非常痛恨标题党,不过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标题党的点击率都比一般的高多了。同理也用在电影名称上。
而失败的翻译也不是没有。就好比本人最推荐的其中一部:彗星归来的那一夜。初看片名,有没有一种one night stand的香艳感?但其实是一部结合物理的悬疑电影,原名为Coherence,直译就是“相干性”,对应物理学上面“薛定谔的猫”这一定理,这样看来,英文是不是比翻译的中文逼格高多了?
而今天,又有一部片子犯了同样的错误——《逃出绝命镇》,这名字起得很有好莱坞的特色,记得当年有看过叫《逃离克隆岛》、《逃离德克兰》、《逃离疯人院》......如此等等,有那么一瞬间让我感觉到在翻译外语片名的时候都有一条成熟得不用经过脑子的就能产生的流水线。
《逃离绝命镇》原名为get out。
首先要提的是,这是一部豆瓣上评分高达8分的恐怖片,影片成本仅仅450w刀,票房却达到了2亿刀,启用的演员基本都是没什么名气。如此成功,直逼电锯的风头。
电影内容为......我就剧透一个中心思想吧。先看2个截图
看到这影片的截图,是不是有种非常不自然的突兀感。几种表情同时集合在了一起,看到笑,看到哭,看到无助。two minds in one brain。2个决然不同的思想居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凭该图的演技我想已经是甩了很多电影多少条大街了吧。
我主要想说get out为什么比《逃出绝命镇》好。
《逃出绝命镇》这个名字很简单明了,内容也直白得比一目了然还要一目了然。故事发生在一个镇子上,发生了些不可描述的恐怖事情,然后主角想方设法要逃离镇子。相信脑子只要不是太秀逗的话内容都能想象出来的。所以,逃出绝命镇这几个字因为用多了就太中规中矩了,甚至还可以套用在其他电影上。例如《恐怖蜡像馆》可以变为《逃出蜡像馆》,《迷雾》改为《逃出雾霾镇》诸如此类,你会感觉到这个名字真的是百搭。
而get out,从电影本身内容来说,它所包含的意思远高于逃出绝命镇。
意思一:和中文逃出绝命镇一样。
意思二:get out 表示男主因为某些不经意动作惹怒了其他人而被喷,让其get out of them。
意思三:是本片最精彩的,如下图,看着自己被催眠后自己身体不属于自己控制,只能以一个清醒的旁观者身份看着自己身体别别人意识侵入后所控制,而想尽力逃出,也就是get out 别人的控制,或者说让控制其的意识get out。
所以说,标题党我们不喜欢,但本身内容是优秀的话,像《逃出xxx》之类的,本着无错就完成任务的思想,要不得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