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条暗河,你却不知道。
小A是一个上进的年轻人,在工作上非常认真,在平时,他主动充电,学习各种知识。但他总会发现自己到了下班的点,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在得到订阅了很多专栏,也没有时间听。他很焦虑,对自己的时间充满了焦虑。
让小A疑惑的是,他看到有一批人,也和自己一样,平时上班下班。但他们仿佛有分身术,不仅是一年看了大量的书,写了高质量的文章,同时还参加或者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的时间从哪里来?
本书的作者刘未鹏就是这样的人,他本人在微软工是一个程序员,同时也是一个父亲。这几年他看了大量的书籍,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他的很多文章被大家转载。过去的一年,他又开始研究育儿知识,发起了“孩子和我们自己”活动。
类似刘未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成甲、李笑来等。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正是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时间的焦虑,我们通常想到的方法是延长时间。一方面通过早起,比如有些伙伴每天四点钟半起床。这样,平均每天比一般的伙伴要多出2-3个小时。另一方面填充时间黑洞。比如通过记录时间,发现浪费的时间,然后填充。但不管怎么做,一天只有24小时。
刘未鹏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早起,填充时间黑洞等等延长时间的方法有用,但治标不治本!战胜时间的焦虑最彻底的方法是形成一套正确的时间观。
什么是时间观呢?简而言之,就是对时间的认识。时间观包括哪些内容呢?我通过本书的深入阅读总结成三点。
一、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投入时间成本。
二、需要延长的是思考时间,而不仅仅是时间!
三、学会思考是最节约时间的事!
01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投入时间成本
刘未鹏在书的前沿言就说到:写博客这件事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坚持八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频率多低,最终总会取得一些可观的收益。
很多人会把他这句话理解成“坚持”,当然也对。但在我看来,刘未鹏懂得为什么坚持。比坚持更重的是理解坚持,刘未鹏能够八年如一日的写作,是因为他懂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投入时间成本。持续投入的足够多的时候,一定能够从量变到质变。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很多人做事很着急,担心没有时间。实际上他是害怕投入时间,更准确的来说,害怕投入时间成本,收不到回报。但现实是,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投入时间成本。焦虑不焦虑,它就在那里。
懂了这个道理之后,你是不是还焦虑没时间。没关系,进入下一条。
02 需要延长的是思考时间,而不仅仅是时间!
问你一个问题:你今天什么时候起床的,什么时候睡觉的?
不管你起的多早,睡得多晚,都没办法改变一天只有24小时的现状。算你平均每天休息6小时吧,这样,一天就只剩18小时了。因此,不管你再怎么管理时间,它也不会多一秒。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
好,我继续问,你真正可以利用的时间有没有18个小时?应该没有。因为还要吃饭、上厕所,然后坐车,与同事瞎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未鹏在书中提出一个新概念:暗时间。那什么是暗时间呢?简而言之,就是思考时间。他强调,人需要延长的是思考时间,而不是时间。暗时间在人一生中占据了显著比例,比如你走路、买菜、洗手、坐车、逛街,吃饭,甚至睡觉。所有的这些时间统统都是。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消化平时看的,听到的东西。
这样一来,你的时间是不是大大的扩展了。我们需要延长的不只是时间,还需要延长我们的思考时间。
03 学会思考是最节约时间的事
延长了思考时间,但你不懂的如何正确的思考,仍有可能会焦虑时间。
上学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有很多特长,我就见过这样的人。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学霸同学,每次考试他总能进入全校前十名。有一次,学校征集特长,他居然填钢琴和画画,当时简直把我眼睛看直了。我心底嘀咕,学习这么忙,那还有时间学这些。
后来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了他一个秘密。他做同样的一道题,可能也不会立马得出答案,但总会找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能很快完成,因此他常常能节余出时间来做其他事。这样的一群人有一个共同标签:聪明。那什么是聪明?我认为有一个更恰当的词:会思考。往往这样的一群人做事效率特别高,而且多才多艺。
幸运的是,思考可以学习。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我们也可以变成会思考的人。那如何学习思考呢?刘未鹏在《暗时间》这本书里给出了答案。一是养成反驳自己的习惯;二是充分利用暗时间,在吃饭,走路的时候思考。三是写作。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可以显著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结构化思考。专家与新手最大的差别在于他的大脑里存储一些思维模块,而学习结构化思考,就是储存思维模块。那具体怎么学呢?我推荐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的课程,他能够帮助我们思考的更加清晰。
人与人的差别最开始可能只是一点点,比如一个观念。但日积月累,差的就是一道鸿沟。在没时间的问题上,你可能需要建立建立属于自己的时间观。只有这样,你才成长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