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时常想起过世的老人家们,不单单是出于亲情的想念,并且努力回顾他们的一生。都说隔辈人格外亲切,我想到了小时候与他们相处的融洽,直至离开人世的时候也同样如此。但我通过对上一代人的观察,他们在谈起老人时除了仅仅出于亲情上的回忆之外就没有什么了,也许他们心里想的并没有说出来。不记得何时起,我开始慢慢审视起他们的生活,除了温情,我能从前人的身上获取什么经验,这对我来说更为重要。
传统中的老年人,或许脑子退化、皮肤变得松弛、说话慢慢没有逻辑且无力、行动十分缓慢等等,年轻人自持孔武有力是多么愚蠢的表现,显然对于时间没有深刻的理解。而我每天在健身房里经常会暗自观察那些锻炼的老年人们,他们精神状态都很好,虽然没有绅士气息,但精神十足,说话声音洪亮(在公共场合有点过于洪亮了),健步如飞,有的老人举的杠铃重量是我无法承受的,显然健身时间至少是十五年起。我不知道回顾爷爷辈的人的生活和健身房里看到的老年状态之间对我产生何种启发以及启发之间的逻辑,但健身开始慢慢让我的脑子或思想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前(不知道有多么前)普遍的人们并没有健身的习惯,也不知道它是从什么开始流行起来的,印象中好像始于美国,或现代化之后。如今的健身更多的是出于美观和吸引异性,而并非用来战斗或街头打架。但在我,更重要的还是那句在很多动作电影里常出现的话,就是(习武之人)重在强身健体。(某种)其实,我们依然不太注重体育,我们只关心金牌,但并不重视个人体育锻炼。至少在我们这儿:看,依然是普遍情况。在此我并不探讨其他生活方式以及体育锻炼这种方式和其他方式的关联、关系。
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除了给我带来了强身健体的好处之外,也让经常阅读思考的我感受到了身体和大脑的平衡。脑子里的东西多了人有“变傻”的风险,而肌肉和汗水能帮我减缓“变傻”。脑力劳动者更应该有强健的体魄,这似乎是老一辈学者们没有的普遍性思维,似乎面相是不太重要的,而在于内在。我也始终同意相貌是不重要的,但锻炼皮肉和筋骨和相貌是否重要是两个事情。更重要的是锻炼皮肉和筋骨对内在是有帮助的,可能顺便使相貌变得好看了。坦白讲,但这是我毫不看重的,除了和心爱的姑娘开开玩笑以及同好的朋友外,我从不和人说我在健身以及我的健身理念。不与人滔滔不绝自己擅长的且劝人做ta不喜欢的事情(尽管在我看来这是件好事)是我始终恪守的做人准则之一。
作为小男孩我也喜欢功夫,这和读哲学、热爱思想从来不冲突,李小龙就是哲学专业。并非突发奇想,最近开始练习咏春,如前所述,当然不是为了打架,如果看到不平之事,以我软弱的性格很可能依然最先溜之大吉。我并不嫌那些基础的站桩或小念头等看似乏味的动作烦,反而是大脑因专注而舒畅的感觉。只是对于武术还没太多感受,尽管模糊地觉得与健身不同,继续慢慢感受吧。